韓信有兩次機會可以造劉邦的反,哪兩次?
第壹次:韓信帥偏師經略魏、趙、齊,短短數月時間,便將兩萬新兵發展到二十萬,擴充十倍有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逼得劉邦都不得不封他當了齊王。
這個時候,韓信的實力雖然還不如項羽、劉邦,但也不容小覷,成了壹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為了得到這支力量,項羽特派盱眙人武涉前來遊說,曰:
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以項王尚存也。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
什麽意思?
簡而言之,就連項羽方面也認為,韓信有三分天下的力量,完全能夠做到,投項則項勝,助劉則劉勝,假如不乘此機會三分天下,等項羽戰敗,劉邦下壹個對付的肯定是他。
武涉說的很有道理,此時,的確是自立的好時機,但韓信拒絕了,理由是:
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劉邦不但給我兵權,還?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他對我那麽好,我怎麽能背叛他呢。史書上還說韓信?無行?,品行不好,但從句話中完全可以看出,他哪裏是?無行?,簡直太老實,已經完全忘掉,當初打下趙國之後,劉邦深夜駛入修武軍營,第壹次奪走兵權的事,或者他還不知道,劉邦滎陽兵敗逃跑之時,為了擺脫追兵,連續三次將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踢下馬車的事情。
奪兵權意味著對他不信任,將親親的兒女都能狠心拋棄,這樣的人,講什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關系再好,能好過親骨肉嗎。
武涉走後,謀士蒯徹又分析了壹下劉邦的為人,並認為,為今之計,只有造劉邦的反,才是唯壹的出路,韓信還是不聽,還是認為,劉邦壹定不會對不起他,蒯徹萬般無奈,只能?佯狂為巫?,裝成瘋子,連夜逃跑,韓信就這樣錯過了第壹次機會。
第二次:打敗項羽後,劉邦立刻將韓信由齊王改封成楚王,為什麽要改封,就是為了韓信能衣錦還鄉嗎?
事情沒那麽簡單,齊地有魚鹽之利,可以國富兵強,韓信在這樣的地方當王,劉邦能放心嗎,因此將之改封成楚王,原因是,項羽壹族在楚地有極高的威望,楚國人很尊重他,如今韓信幫劉邦殺了項羽,楚國人能喜歡他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將韓信改封成楚王,就有隔絕他與楚民關系的考慮。從這個層面講,劉邦已經開始著手收拾他了,那麽,這個時候,韓信還怎麽有機會造劉邦的反呢?
本來是沒希望的,但後來出現壹個人,事情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誰?
項羽麾下大將鐘離昧,當年項羽兵敗之後,鐘離昧逃到楚地隱居,因為早年跟韓信有點關系的緣故,如今韓信壹封成楚王,他就趕來投奔,投奔韓信幹嘛?
尋找機會,策反韓信,為項羽報仇,韓信善於用兵,鐘離昧驍勇無敵,早都是楚人心目當中的英雄,兩人壹合作,完全有可能改變局勢,因此,劉邦得到韓信收留鐘離昧的消息後也很是恐慌,甚至壹度打算親率大軍出征。
兩個人就可以這麽厲害,如果這個時候韓信造反,滿天下是無人能敵的,可韓信呢,還是相信劉邦的為人,只肯收留鐘離昧,卻不肯聽從他的建議,聯手造反。
他這裏壹猶豫,致使劉邦從容準備,聽從陳平的建議,出巡到雲夢,天子忽然駕臨,韓信知道什麽意思,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他還沒對劉邦喪失信心,自認為沒犯什麽罪,最大的罪過,無非就是收留了鐘離昧,於是,殺了鐘離昧,提著他的腦袋向劉邦表示忠心,可憐鐘離昧臨死之時,曾很生氣地罵韓信說:
公非長者,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
妳實在不是個聰明人,劉邦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您這裏,妳想逮捕我取悅漢王,我今天死,妳也會緊跟著死的。
鐘離昧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 ,韓信還是不聽,反而開開心心的提著鐘離昧的腦袋去朝見劉邦,結果,剛到雲夢,就被劉邦拿下,非但拿下,還準備推出轅門首。
臨了,劉邦還問:妳知道妳犯了什麽錯嗎?
韓信這才明白,自己有多麽天真,於是長嘆壹聲,曰: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我還能犯什麽錯,兔死狗烹而已,就說了這麽壹句成語,當時就讓劉邦無言以對,良久,劉邦才悻悻地說:人告公反
是因為有人告妳謀反,說到這裏,將韓信鎖上囚車,帶到京城治罪去了。韓信就這樣喪失了兩次機會,從此,便如落架的鳳凰,拔牙的猛虎,由著劉邦揉扁搓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