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含糊不清
拼音: hán hú bù qīng
解釋: 指說話聲音不清楚或事物沒有分辨清楚。也指不能明辨是非。
出處: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遊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舉例造句: 她的話語表達含糊不清。
拼音代碼: hhbq
近義詞: 模糊不清、含含糊糊
反義詞: 壹清二楚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態度
英文: be ambiguous and vague
成語: 含糊其詞
拼音: hán hú qí cí
解釋: 含糊:不明確,不清晰。詞:話語。故意把話說得模棱兩可,不清楚,不明確。
出處: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舉例造句: 二人先受岸賈之矚,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五十七回
拼音代碼: hhqc
近義詞: 含糊其辭
反義詞: 開門見山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話說得不清不楚
英文: palter
成語: 含糊其辭
拼音: hán hú qí cí
解釋: 話說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顧慮,不敢把話照直說出來。
出處: 宋·袁燮《絜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奪,多含糊其辭;公則不然,可則曰可,否則曰否。”
舉例造句: 發表時候,為了避免反動政府檢查,有的地方故意含糊其辭,現在把它們弄明確了。 沙汀《短篇小說集·後記》
拼音代碼: hhqc
近義詞: 閃爍其辭、含糊其詞
反義詞: 單刀直入、心直口快、開門見山
歇後語: 大舌頭讀報;沒牙佬念文章
燈謎: 不明而告別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話說得不清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