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賢禮士 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敬賢下士 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敬賢重士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同“敬賢愛士”。
敬小慎微 敬:謹慎小心;小、微:指細小、不起眼的東西。對細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謹慎的態度。
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敬謝不敏 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
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出處:唐·韓愈《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敬業樂群 敬業:專心於學業;樂群:樂於與好朋友相處。專心學習,和同學融洽相處。
出處:《禮記·學記》:“壹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群。” 敬終慎始 為人處事小心謹慎。
出處:《禮記·表記》:“事君慎始而敬終”。 敬陳管見 敬陳:恭敬地陳述;管見:從管子裏觀看東西,所見極小,指淺陋的見解。
畢恭畢敬地闡明自己淺陋的見解或建議。多用於自謙詞。
敬而遠之 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處:《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敬恭桑梓 敬恭: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
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敬姜猶績 以之為富貴而不忘根本、不求安逸的典實。 出處:《國語·魯語下》載,春秋時文伯歜已為魯相,其母敬姜猶紡績不輟,歜問之,敬姜曰:“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敬老慈少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同“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 敬:尊敬;慈:憐愛。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出處:《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敬老慈穉 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敬老憐貧 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
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妳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敬老恤貧 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
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將小女桂花配與奇童為妻,則為妳恤孤念寡,敬老憐貧,因此感動天地也。”
敬老尊賢 尊敬年紀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 敬如上賓 上賓:尊貴之客。
像對待尊貴的客人那樣敬重某人。 出處:唐·溫奢《續定命錄》:“故諫議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
貞懿賢淑,行修敬之如賓。” 敬若神明 神明:泛指神,像敬重神壹樣敬重對方。
形容對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極點。多用作貶義。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民奉其君,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 敬上愛下 敬:尊敬。
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謙恭有禮。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孝弟忠恕,敬上愛下,博通舊聞,德行醇備,至於黃發,靡有愆失。” 敬上接下 尊敬在己之上者,愛護在己之下者。
形容待人謙恭有禮。同“敬上愛下”。
出處:《隸釋·漢金鄉長侯成碑》:“安貧樂道,忽於時榮。敬上接下,溫故知新。”
敬時愛日 指珍惜時間。 敬事不暇 敬:恭敬。
事:侍奉,為他人效勞。暇:空閑。
恭敬地為他人奔走效勞,忙得沒有閑暇之時。 敬事後食 指凡事應當先盡力去做,待有功績後才能享受俸祿。
出處:語出《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邢昺疏:“言當先盡力敬其職事,必有勛績而後食祿也”。
敬授民時 指將歷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後以之指頒布歷書。
同“敬授人時”。 敬授人時 指將歷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
後以之指頒布歷書。亦作“敬授民時”。
出處:《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沈集傳:“人時,謂耕獲之候”。
《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 敬天愛民 敬奉天命,愛護百姓。
敬賢愛士 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恭敬不如從命 客套話。
多用在對方對自己客氣,雖不敢當,但不好違命。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姑奶奶,既老爺這等吩咐,恭敬不如從命,畢竟侍候坐下好說話。”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之。”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待賓客壹樣。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主敬存誠 指恪守誠敬。
宋儒以此為律身之本。 出處:語本《易·乾》:“閑邪存其誠。”
《禮記·少儀》:“賓客主敬,祭祀主敬。” 謙虛敬慎 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同“謙虛謹慎”。 輕財敬士 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
同“輕財重士”。 慎始敬。
2. 第四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有那些1. 第四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隔年皇歷、優賢揚歷。
2. 隔年皇歷:
⑴釋義:皇歷:原指清代朝廷頒發的歷書,又叫皇歷,後泛指歷本。隔了壹年的黃歷。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選自[清]夏敬娶《業叟曝言》。
⑵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0回:“隔年的皇歷,好壹本子冷帳,閑著手要捉虱子,沒工夫去揭他了。”
3. 優賢揚歷:
⑴解釋:指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亦作“優賢飏歷”。
⑵出自:《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⑶示例:若寧固執匪石,守誌箕山,追跡洪崖,參蹤巢許,斯亦聖朝同符唐虞,優賢揚歷,垂聲千載。 《三國誌·魏誌·管寧傳》
3. 第四個字是四的成語有1,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漢語成語
不三不四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sān bù sì,意思是不像這也不像那。即不像樣子,不倫不類。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樣子。
中文名
不三不四
外文名
1.dubious; indecent 2. nondescript;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出處
《水滸傳》
2,顛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顛三倒四是壹個成語,讀音是diān sān dǎo sì,形容說話辦事沒有次序,沒有條理。
中文名
顛三倒四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
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解釋
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解釋
三、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連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顛三倒四,坐臥不安。”
4. 第四個字是子的成語*** 、
龍生九子、
翩翩公子、
天之驕子、
真命天子、
梁上君子、
梅妻鶴子、
謙謙君子、
凡夫俗子、
亂臣賊子、
封妻蔭子、
風流才子、
天王老子、
正人君子、
將門虎子、
真龍天子、
須彌芥子、
掃眉才子、
狗拿耗子、
不當人子、
畫荻教子、
廣寒仙子、
無腸公子、
過河卒子、
梨園弟子、
耍嘴皮子、
江湖騙子、
私淑弟子、
黃口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