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之利、漁人得利、漁翁得利、漁翁之利、漁經獵史、漁陽鼙鼓、漁奪侵牟、漁海樵山、漁陽鞞鼓。
擴展資料:
成語解釋
壹、漁人之利
拼音yú rén zhī lì
解釋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處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裏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人之利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
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漁翁得利
例子《反對投降活動》:“以待時機壹到,就策動所謂太平洋調停會議,借收漁人之利。”
二、漁人得利
拼音yú rén dé lì
解釋趁著雙方爭持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人得利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結構主謂式成語
近義詞漁翁得利
例子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
三、漁翁得利
拼音yú wēng dé lì
解釋見“漁人得利”。
出處清?庾嶺勞人《蜃樓誌》第15回:“趁著潮州兵將赴調,我乘空襲了城池,豈不是漁翁得利?”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翁得利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得便宜。
結構主謂式成語
近義詞漁人得利
例子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後來他又罵他愚弄國王,愚弄南後,想離間齊國和楚國的邦交,好讓秦國來漁翁得利。”
四、漁翁之利
拼音yú wēng zhī lì
解釋猶言漁人之利。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壹回:“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為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為之壹變。”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翁之利作賓語;指意外收獲。
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漁人之利
例子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費力的漁翁之利。”
五、漁經獵史
拼音yú jīng liè shǐ
解釋漁、獵:涉獵。涉獵經典史籍。指泛讀群書,知識廣博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112卷:“進士王壡,漁經獵史之士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經獵史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六、漁陽鼙鼓
拼音yǔ yáng pí gǔ
解釋漁陽:地名,現河北省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陽鼙鼓作賓語、定語;指發生戰事。
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漁陽鞞鼓
例子吳恭亨《諸將》:“記談好望風濤險,正及漁陽鼙鼓喧。”
七、漁奪侵牟
拼音yú duó qīn móu
解釋漁奪:掠奪;侵牟:侵奪。指掠奪、榨取百姓財物。
出處《漢書?景帝紀》:“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奪侵牟作謂語、賓語;指貪官。
結構聯合式成語
八、漁海樵山
拼音yú hǎi qiáo shān
解釋入海打魚,上山砍柴。借指隱居生活。
出處清?方文《留別馬倩若兼訂毗陵之遊》詩:“漁海樵山過此生,向平兒女未忘情。”又《送旻昭禦史征兵廣西》詩:“願君早奏升平略,魚海樵山任所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海樵山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九、漁陽鞞鼓
拼音yú yáng huī gǔ
解釋見“漁陽鼙鼓”。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911cha.com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用法漁陽鞞鼓作賓語、定語;指發生戰事。
結構偏正式成語
近義詞漁陽鼙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