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候,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道理: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妳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壹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2.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祭祀的人,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壹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壹起喝這壺酒不足夠,壹個人喝它還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壹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為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壹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怎麽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道理:做事不可多此壹舉了,否則有時還會失去壹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3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晨,他發現少了壹只羊,仔細壹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壹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壹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來,叼走了壹只羊。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道理:犯了錯誤,遇到挫折,這是常見現象,只要能吸取教訓才能避免重犯錯誤。
4狐假虎威: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壹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壹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壹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猾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妳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妳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壹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淩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壹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妳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麽妳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於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壹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壹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道理:凡事應開動腦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樣盲目信從狐貍,否則,自然會脫離實際、鬧出笑話。
5古時候宋國(今商丘)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麽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於想到壹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經過壹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裏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壹大截!”他兒子趕快跑到地裏去壹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道理:事物的發展、人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的,違背了這個規則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6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麽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麽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壹直在行進,而妳的寶劍卻沈入了水底不動,妳怎麽找得到妳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