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壹個人說話、行動前後抵觸,不壹致。
成語出處《韓非子 難壹第三十六》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不能用於兩方以上,只能用於單方自我抵觸。
近義詞 相互抵觸 前後抵觸
反義詞 天衣無縫 自圓其說 無懈可擊
成語典故《韓非子 難壹第三十六》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語解釋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成語出處:《韓非子·難壹》:“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成語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