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畫蛇添足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

畫蛇添足成語解釋及出處故事

成語:

 畫蛇添足

 拼音:

 [hu? sh? tiān z?]

 解釋:

 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後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

 《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舉例造句:

 多寫上這壹句,不但沒增強表現力,反而成了畫蛇添足。

 成語典故:

 古時候,楚國有壹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壹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壹個人喝,那能喝得有余。這壹壺酒到底怎麽分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壹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壹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裏

 畫蛇添足插圖

 畫蛇添足插圖

 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他洋洋得意地說: ?妳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壹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壹邊畫著腳,壹邊說話的時候,另外壹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裏奪過去,說:"妳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妳為什麽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壹個畫好蛇的人不是妳,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