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鼓的成語

鼓的成語

鼓的成語如下:

1、鼓鼓囊囊[gǔ gǔ nāng nāng]:軟外皮中塞得圓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樣子。(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九回:“看見皮瓠藤籃之類,鼓鼓囊囊的裝著許多東西。”

2、鼓舌掀簧[gǔ shé xiān huáng]: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指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清)胡泉《貂裘換酒·題〈聊齋誌異〉》詞:“筆墨久拋荒,懶勞神雕蟲小技,鼓舌掀簧。”

3、鼓旗相當[gǔ qí xiāng dāng]:兩軍對敵;對抗。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當”。《後漢書·隗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願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

4、鼓腹含和[gǔ fù hán hé]: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嚴復《主客平議》:“煕皞之民,耕三餘壹,鼓腹含和,無過庶過富之通患。”

5、鼓睛暴眼[gǔ jīng bào yǎn]:指眼睛突出的樣子。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還要難於接近的逆鱗。”

6、鼓破眾人捶[gǔ pò zhòng rén chuí]:指眾人群起攻擊落魄失勢之人。

7、鼓腹而遊[gǔ fù ér yóu],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拍打肚皮四處遊逛。形容閑暇無事,自得其樂。《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

8、鼓衰力竭[gǔ shuāi lì jié],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無力。(唐)李華《吊古戰場文》:“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

9、鼓刀屠者[gǔ dāo tú zhě],鼓刀:操刀。宰殺牲口的屠夫。舊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史記·信陵君列傳》:“君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10、鼓盆之戚[gǔ pén zhī qī]:舊指死了妻子。《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11、鼓舞歡忻[gǔ wǔ huān xīn]:形容高興而振奮。同“歡欣鼓舞”。

12、鼓噪四起[gǔ zào sì qǐ],鼓噪:鳴鼓喧嘩。四面戰鼓響起,聲勢浩大。(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如遇魏兵,不可大擊,只鼓噪吶喊,以疑兵驚之。”

13、鼓吻奮爪[gǔ wěn fèn zhǎo]:猶言張牙舞爪。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言下狼復鼓吻奮爪以向先生。”

14、鼓衰力盡[gǔ shuāi lì jìn],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無力。(唐)李華《吊古戰場文》:“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

15、鼓樂齊鳴[gǔ yuè qí míng]:擊鼓和奏樂聲壹齊響。形容熱鬧景象。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眾起來,鼓樂齊鳴。”

鼓的分類:

鼓的種類有腰鼓,兩杖鼓,漁鼓,同鼓,花盆鼓。 腰鼓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端蒙皮,鼓身有兩支鐵環,用帶子懸掛在腰間,兩手各執壹木槌敲打,腰鼓無固定音高,音響清亮,既可用作伴舞樂器,也可作為舞蹈道具,表現歡快熱鬧的情景,是腰鼓隊的主要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