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的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語拼音:zhǐ gē wéi wǔ。
成語解釋:這個成語原意指止息兵戈才是武功,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後人用它表示通過正義的戰爭平息戰禍,求得和平;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語出處:“臣聞克敵,必示子孫,以無忘武功。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左傳·宣公十二年》)後人據此提煉出“止戈為武”這則成語。
成語用法:止戈為武這個成語在句子中可充當定語,含褒義,用來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語示例: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並用,誰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為武。”
成語寓意
止戈為武這個成語強調“化幹戈為玉帛”的思想,打仗不能乘人之危,應適可而止,得勝便收藏兵器,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看重使用武力。楚莊王是把止息幹戈當做壹種美德來追求的。他打了勝仗後沒有繼續對晉國使用武力,而是罷兵回國,這是最有說服力的。這些都體現了楚莊王的“仁德”思想。
可見,楚莊王說的“止戈為武”並非是在“強調用武力解除敵人的武裝(得勝之後再收藏武器)”,而是指“停止使用武器(武力)(放對方壹條生路,避免戰爭塗炭更多的生靈)”。也就是說,在楚莊王看來,停止對晉軍使用武器(武力)(使晉國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