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捐雜稅,漢語成語,讀音是kē juān zá shuì,苛:苛細、繁重;雜:多種多樣的。指舊社會反動統治者壓榨勞動人民而強行征收的苛細繁重的捐稅。
成語出處:郭沫若《天地玄黃 拙劣的犯罪》:“在整個經濟危機之下,在嚴重的苛捐雜稅之下,在卑劣的利誘腐化之下,成本提高了,購買力減低了。”
成語辨析:苛捐雜稅和“橫征暴斂”、“敲骨吸髓”;可通指反動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但苛捐雜稅偏重指征收苛刻繁重的捐稅;“橫征暴斂”偏重在行為;“敲骨吸髓”的語義重;偏重指手段殘酷;多種多樣。
成語使用: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發音技巧:苛,不能讀作“kě”。
書寫技巧:捐,不能寫作“涓”;稅,不能寫作“銳”。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近義詞:敲詐勒索、敲骨吸髓、橫征暴斂
英語翻譯:heavy taxes and levies
相關造句
1、他用苛捐雜稅剝奪百姓,失盡民心。
2、隋朝的迅速消亡是政府對人民進行殘酷統治的結果,人民承擔著沈重的苛捐雜稅和義務勞動。
3、黑幫已經蛻化變質,演變成了機構,對任何買賣都要加收自己私設的苛捐雜稅。
4、除了被殺、活埋和苛捐雜稅外,安陽人民還遭到敲詐勒索和綁架。
5、如果人們付不出這些苛捐雜稅,就會被投入監獄。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苛捐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