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白色本義。 如白雪皚皚、白紙黑字、齒白唇紅、粉白黛黑、粉白黛綠、馬角烏白、須眉交白、白璧青蠅、白璧微瑕、白璧無瑕、白圭之玷、黃童白叟、白發蒼顏、白發紅顏、白發青衫、白發千丈、白飯青芻、白虹貫日、白駒過隙、白駒空谷、白面書生、白首空歸、白首窮經、白首相知、白首之心、白首北面、白頭如新、白頭相守、白頭偕老、白屋寒門、白雲蒼狗、白雲孤飛、白雲親舍、望斷白雲、雲中白鶴等。白虹貫日指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壹種大氣光學現象。出處見《戰國策·魏策四》:“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例句見元·王實甫《麗春堂》:且休說白虹貫日,青龍藏池。
表示日間。 如 *** 、大天白日、白日見鬼、白日升天、白日衣繡、白日做夢、白往黑來等。白日升天在道教中指白晝升天成為神仙。後比喻壹下子富貴起來。出處見《魏書·釋老誌》:“積行樹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長生世上。”例句見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夫蒼龍非不神,不能白日升天。白日做夢指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出處見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表示無、空、平白之意。 如壹窮二白、白丁俗客、白蠟明經、白眉赤眼、白手起家、白水鑒心、惡叉白賴、空口說白話、平白無故等。白丁俗客中的白丁指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出處見明·無名氏《龐掠四郡》壹折:“往來無白丁俗客,談笑有上士高賓》” 白眉赤眼比喻平白無故。出處見明·沈德福《敝帚軒剩語·神名訛稱》:“京師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兒者,必大恨,其猥賤可知。”例句見清·曹雪芹《紅樓夢》:白眉赤眼的,作什麽去呢?倒底說句話兒,也象件事啊。
表示是非之意。 如黑白分明、顛倒黑白、混淆黑白、知白守黑、青紅皂白、皂白不分、不分皂白、不分青紅皂白、不問青紅皂白等。黑白分明比喻是非分得清楚。《漢書·薛宣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不分青紅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出處見《詩·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和漢·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別皂白言之於王也。”
指某些歷史人物。 如壓倒元白、白龍魚服、白華之怨等。壓倒元白中的元、白指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用來比喻作品勝過同時代有名的作家。出處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時元、白俱在,皆賦詩於席上。唯刑部楊汝士侍郎後成。元、白覽之失色。……汝士其日大醉,歸謂子弟曰:‘我今日壓倒元、白。’”例句見元·鐘嗣成《錄鬼簿》:辭章壓倒元白。
代指某些事物。 如白旄黃鉞、白山黑水、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浮白載筆、浮壹大白、紅白喜事、遼東白豕、批紅判白、數白論黃、說白道綠、說黑道白、死求白賴、兩頭白面、精貫白日、拆白道字、白魚入舟、富埒陶白、素車白馬、陽春白雪、月白風清等。紅白喜事中的紅指結婚做壽,白指喪事,並到壹起說就是紅白喜事。出處見清·楊靜亭《都門雜詠·時尚門·知單》:“居家不易是長安,儉約持躬稍自寬;最怕人情紅白事,知單壹到便為難。”
表示清楚之意。 如明白了當、真相大白、不白之冤、不明不白、沈冤莫白、襟懷坦白、牙白口清、壹清二白等。不白之冤中的白是搞清楚之意,指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出處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貪生怕死,實欲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表示難看的顏色。 如白眼相看、急赤白臉等。急赤白臉指心裏著急,臉色難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白眼相看指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壹顧,對人不禮貌。出處見宋·楊萬裏《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