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項羽獲勝難道真的是靠破釜沈舟嗎?

項羽獲勝難道真的是靠破釜沈舟嗎?

巨鹿之戰作為中國歷史上壹場以以少勝多而著名的戰役,它的過程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它的結果也出現了驚人般的奇跡。

摔碗、砸鍋、沈船、燒軍營,區區幾萬楚軍滅掉幾十萬秦軍,如此天方夜譚、不可思議的事情,項羽卻做到了,剛好正應了?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這句老話。

不管戰術如何成熟與經典,想要取得勝利,心智和手腕必不可少,但本質的核心還是在於過硬的戰鬥實力。

就拿與?破釜沈舟?齊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壹戰?來說,韓信用了此戰術就勝了,但幾百年後的三國名將徐晃用了卻輸得有點慘,被黃忠和趙雲打了個落花流水。

徐晃都如此,更不必談其他人。

因此,不得不佩服項羽強悍的戰鬥力和高超的戰略、毒辣的眼光。

過硬的戰鬥實力是巨鹿大戰取勝的關鍵。

對於項羽的實力,歷史上記錄的大多是他個人戰鬥力的強悍與驚人。

往往忽略了他麾下的那些精銳將領,忽略了他們戰場上過硬的戰鬥實力。

而這場經典大戰取勝的關鍵在於後者。

項羽麾下的精銳都是核心嫡系,也是我們常說的?江東子弟兵?。

這支軍隊承載著項氏壹族復國的理想,是他們十幾年如壹日的精心打造。

加上吳地民風的彪悍,每個士兵都是優中擇優、精中選精,經過長期的嚴格操練、殘酷的打磨,不管是個人的戰鬥實力還是整體的凝聚能力,水平都已達到巔峰,好比銅墻鐵壁。

這個銅墻鐵壁實力到底有多強?想想當年,項羽被漢軍精銳兵力圍困,他只帶了二十八個殘兵,卻依然使得漢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硬是突圍至烏江。

窮途末路時,戰鬥實力都能如此,何況巨鹿之戰時,這支軍隊的戰鬥實力正是頂峰時期。

當時恰好掌握這?銅墻鐵壁?的,又是秦末農民戰役中的著名將領項羽。

項羽在軍事上的才能,幾千年來都是被公認的。

雖然也有各種小毛病,但他的戰略眼光、戰術水平卻都是個中楚翹。

巨鹿之戰時,項羽才二十七歲,但戰機的把握能力和毒辣的洞悉能力,更是發揮到極致。

也只有如他般強大的人物率領的實力鐵軍,才能打贏這場高難度的戰役。

即便如此,這場高難度戰役能夠取勝,也跟當時的戰爭形勢息息相關。

雖然當時稱的是四十萬秦軍,但真正參戰的人數,遠沒有四十萬這個數。

章邯雖然作為秦軍的主帥,但卻率部隊在巨鹿南部駐紮。

而在巨鹿戰場上,與項羽直面對決的,是秦軍的將領王離,他率領的部下是秦國北地的邊防軍隊。

由這支軍隊將巨鹿城包圍,等待著項羽的進攻,整個大軍人數應該不超過二十萬。

這樣的部署,相當於秦軍規劃了兩條戰線,雖然本意是想下盤大棋,把楚軍壹舉消滅。

但實際上,卻把項羽伺機偷襲的難度降低了。

秦軍這樣的部署,可能會覺得他們胃口大才大敗,但實際上也還有其它的因素在裏面。

壹方面,趙國雖被困於巨鹿,但抵抗非常的慘烈,就像壹塊硬骨頭壹樣,秦軍壹時半會難以咬下,只好拿來當誘餌。

另壹方面,對趙國的救援,除了項羽,還有各方各路的諸侯,各路人數加起來總數也不低於三十萬,雖然說是壹群烏合之眾,但該有的規模擺在那,所以圍城打援更保險。

作為楚翹軍事家的項羽,洞悉了戰略中的這個漏洞:秦軍兩路相互呼應,好比壹把老虎鉗,但如果連接鉗子的零件出了問題,它就會即刻散落。

所以項羽就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派英布率領兩萬士兵,突襲連接兩路秦軍的甬道,果不其然,秦軍的甬道處於?薄弱?狀態。

而恰在此時,趙國的陳余也請出戰,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險招計劃就開始了。

因此,中國歷史上令人震驚的壹場戰役出現在了我們面前:項羽以八千子弟兵為基本核心,率領三萬精兵,燒掉了所有船只,僅僅只帶了三天的幹糧,發起了玩命式的進攻。

這種進攻看上去很瘋狂,但它的每壹步都已精準設計好:英布先襲擊甬道,然後項羽集中力量攻下甬道,陳余去牽制秦將王離,而秦軍也中計,對戰略做出了錯誤的判斷:章邯首戰敗後忙於退縮,正好給了項羽可乘之機,調轉頭就把被陳余牽制的王離打了個滿地找牙,接下來,秦軍悲劇性的壹幕發生了,頓時潰不成兵。

為何會潰不成兵?四十萬大軍確實不少,但處在古代那種信息不通的環境下,壹處的崩潰慌亂很容易造就整個營的崩潰慌亂,繼而會引發整個大軍的徹底慌亂。

秦軍還有個更致命的大錯:王離率領的北地邊防軍隊,實力雖然兇狠,但他們常年是以野戰為主,防禦攻堅方面的經驗少之又少,並且還是大老遠的趕過來,處於戰鬥實力的疲憊期。

如果換成中原戰爭經驗豐富的章邯部,秦軍也不會如此迅速的潰敗,但此時此刻,大局已定,說什麽都已晚。

當然,巨鹿之戰的獲勝,壹方面,離不開陳余的浴血混戰,不管前面是刀山還是火海,只有壹個目的?往前沖?。

另壹方面,也離不開壹旁觀望的各路諸侯,幾十萬的諸侯雖然硬戰不行,但撿便宜特別擅長,眼看秦軍敗相顯露,都紛紛而上痛打落水狗。

秦軍的潰敗,也就壹發不可收拾,秦朝的命運,也很難扭轉。

復盤巨鹿之戰這場大戰,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成語?破釜沈舟?,把這場戰役的獲勝,歸結於壹場搏命的豪賭。

但回過頭來,對過程的仔細解剖,不難發現,看似過程瘋狂,看似結果驚人,其實隱藏著壹個千古不變的道理:以謀為上,先謀而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