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成語故事的回答如下: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壹,其中包含了許多成語和成語故事。以下是壹些出自《論語》的成語及其故事:
溫故知新:
出自《論語·為政》,意為通過復習舊知識,領悟新的道理。這個成語的故事是,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創辦了私學,廣招門徒。在教學方法上,孔子十分註重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即通過復習舊知識,領悟新的道理。
敏而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意為聰明而且好學。這個成語的故事是,春秋時期,衛國有壹個叫孔圉的人,他聰明好學,為人謙虛。在衛國當官的時候,他總是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贊揚。
後來,孔子在評價他時說:“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天之已清雲爾。”意思是說,我們黨裏的小子(指孔圉)雖然有點狂妄,但只要繼續努力,前途還是不可限量的。
見賢思齊:
出自《論語·裏仁》,意為看到賢能的人就想要和他看齊。這個成語的故事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宰相季平子與齊國的宰相田常都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但兩人政見不同,常常發生爭執。
季平子註重禮教和文化修養,而田常則更加註重權力和利益。孔子在聽到季平子的故事後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說,看到賢能的人就想要和他看齊,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壹樣的缺點。
喻之以理:
出自《論語·衛靈公》,意為用道理來開導別人。這個成語的故事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趙盾看到晉靈公貪圖享樂、不理政事,十分擔憂。他多次勸諫晉靈公,但晉靈公不但不聽,反而要加害於他。
趙盾無奈之下,只好逃亡國外。後來,晉靈公被部下刺殺身亡,趙盾被召回國內重新擔任要職。他總結晉靈公被刺殺的原因時說:“古人謂喻之以理,若晉君聽從我的勸告,又何至於有今天的局面呢?”意思是說,如果當時我能用道理來開導晉君,讓他明白國家危機的嚴重性,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了。
除了以上成語外,《論語》中還有許多其他成語和成語故事,如“不恥下問”、“三思而後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等。這些成語和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著很大的啟示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