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比喻有用人之能的成語

比喻有用人之能的成語

比喻有用人之能的成語:

廣開才路 指讓有才幹的人廣泛得到任用。

進賢拔能

猶言進賢任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器》:“進賢進能,日慎壹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進賢任能

進: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進賢用能

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同“進賢任能”。

舉賢任能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舉賢使能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量材錄用 根據才能大小分配壹定工作。同“量才錄用”。

論德使能 選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論,通“掄”。

使賢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選賢舉能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與能”。

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選賢任能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與能”、“選賢舉能”。

出處:《舊唐書·食貨誌上》:“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於國家,非其才則貽患於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選賢與能

選拔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

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

野無遺賢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出處:《書·大禹漠》:“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舊時比喻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用恰當的標準來衡量人才和詩文。

出處:唐·李白《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甄奇錄異

指選拔錄用優秀的人才。

出處:《三國誌·吳誌·步騭傳》:“騭於是條於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壹人,甄別形狀。”裴松之註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後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處: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壹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征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