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繁體字四字成語

繁體字四字成語

1、寧缺毋濫,釋義;寧可缺少。也不能選擇不好的。《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

2、蠅攢蟻聚,釋義;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壹處。《天雨花》第十五回。明末清初彈詞作品。梁溪女子陶貞懷、浙江徐致和、明末女子劉淑英。

3、魑魅魍魎,釋義;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左傳·宣公三年》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

擴展資料:

成語壹***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如“五十步笑百步”、“閉門羹”、“莫須有”、“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語壹般用四個字,這大概是因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古代歷史《尚書》,其中四字句也有壹些。後來初學讀的三、百、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後兩種即全為四字句。《四言雜字》《龍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

這雖然是訓蒙書,也足以說明四字句之為人所喜愛、所樂誦。古人有些話,本來夠得上警句,可以成為成語。只是因為改變為四字,比較麻煩,也就只好把它放棄,作為引導語來用。例如"宋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意思很好。

但因字數較多的關系,就沒能形成成語,我們只能視為警句,有時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容易說,容易記,便可以成為成語。而同在《嶽陽樓記》中的壹句"百廢俱興",因為是四個字,所以就成了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