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的意思為質樸敦厚;也可以做名詞,用於姓氏。
淳是壹個漢字,讀音為chún,zhūn,左右結構,部首為氵,做形容詞,意為質樸敦厚;也可以做名詞,用於姓氏。出自《淮南子·齊俗》。
包含"淳"字的成語:還淳返樸,漢語成語,拼音是huán chún fǎn pǔ,意思是回復到人本來的淳厚,樸實的狀態或本性。出自唐·崔融《則天皇後哀冊文》。
反樸還淳,漢語成語,拼音是fǎn pǔ huán chún,意思是復歸於樸實,淳正。出自明·王守仁《傳習錄》。民淳俗厚:漢語成語,民風質樸敦厚。
還淳反古,漢語成語,拼音是huán chún fǎn gǔ,意思是指回復到原來的淳厚古樸的狀態。出自《宋書·孔琳之傳論》。
又沃也。《周語》王乃淳濯饗醴。又大也。《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又兵車之耦曰淳。《左傳·襄十壹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為司馬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又《集韻》朱倫切,音諄。漬也,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註》淳,沃也。又主尹切,音準。布帛廣幅也。與純通。《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註》淳作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