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指父親的教誨的成語如下:
1、耳提面命
釋義: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出處:《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過庭之訓
釋義:用以指父親的教誨。
出處:《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
3、誨人不倦
釋義: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即溫聽厲
釋義:後以之稱面受尊者的教誨。
出處:《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5、詩禮之訓
釋義: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出處:《論語·季氏》。
6、父嚴子孝?
釋義: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始見壹鄉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7、諄諄告誡
釋義: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
出處:《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8、循循善誘
釋義: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9、言提其耳
釋義:揪著他耳朵。指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出處:《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鄭玄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
10、諄諄教導
釋義: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出處:《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11、高山流水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誌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2、孜孜不倦
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誌·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13、言傳身教
釋義: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14、諄諄教誨
釋義: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
出處:鄧小平《慶祝劉伯承同誌五十壽辰》:“伯承同誌熱愛自己的同誌,對幹部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以進步。”
15、苦口婆心
釋義: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勸導。
出處:《宋史·趙普傳》:“忠言苦口,三復來奏。”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壹線道。’師曰:‘這個是老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