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把(顧.居.死.受.促.大.於.全.思.非.危.不.命.安.局.臨)組成五個成語

把(顧.居.死.受.促.大.於.全.思.非.危.不.命.安.局.臨)組成五個成語

壹:臨危不懼[ lín wēi bù jù ]

1. 解釋:臨:遇到;危:危險;懼:怕。遇到危難的時候,壹點也不怕。

2. 出自:《鄧析子·無厚》:“死生自命,貧富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3. 示例:方誌敏烈士臨危不懼,慷慨就義的英雄形象,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記憶裏。

二:奮不顧身[ fèn bù gù shēn ]

1. 解釋: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2. 出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3. 示例:部下弟子,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奮不顧身。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壹百十五回

三:挺身而出[ tǐng shēn ér chū ]

1. 解釋: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2. 出自:《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3. 示例:有的挺身而出,被關在拘押所裏。 葉聖陶《多收了三五鬥》

四:身先士卒[ shēn xiān shì zú ]

1. 解釋: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2. 出自:《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資治通鑒·隋紀煬帝大業九年》:“玄感每戰,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 示例: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五:斬關奪隘[ zhǎn guān duó ài ]

1. 解釋:砍斷門閂,攻破城門,奪取關隘。形容軍隊作戰勇敢,勢不可擋。

2. 出自:劉伯承《回顧長征》:“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

3. 示例:[紅三軍]壹路上克服了……嚴重困難,跋山涉水,斬關奪隘,粉碎了敵人的前堵後追,消滅許多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