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
守望相助、
揠苗助長、
愛莫能助、
推波助瀾、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按強助弱、
拔刀相助、
助人下石、
將伯之助、
得江山助、
助紂為虐、
內助之賢、
助天為虐、
把薪助火、
救燎助薪、
助畫方略、
助我張目、
同欲相助、
相助為理、
傾囊相助、
同惡相助
2. 關於幫助 四字成語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
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壹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裏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壹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壹墓記》:“君以壹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壹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
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於。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急人之困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
《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
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
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壹個報冤仇稱了子胥,壹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四折:“妳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壹百壹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將順其美 將順:隨勢相助。
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順從其美”。 解囊相助 囊:口袋。
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
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嶽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借交報仇 幫助別人報仇。
出處:《史記·郭解列傳》:“(解)以軀借交報仇。” 借客報仇 幫助別人報仇。
出處:《漢書·朱雲傳》:“少時通輕俠,借客報仇。” 矜貧救厄 矜:憐憫。
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壹藥,矜貧救厄是壹藥。”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難解危 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難。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義 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妳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裏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麽樣的人。” 樂善好施 樂:好,喜歡。
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壹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
3. “助力”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沒有“助力”開頭的四字成語,只有“助”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如下:
壹:助桀為暴[ zhù jié wéi bào ]
1. 解釋:桀,夏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同“助桀為虐”。
2. 出自:《史記·田單列傳》:“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
二:助人下石[ zhù rén xià shí ]
1. 解釋: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2. 出自:魯迅《三閑集·通信》:“對於他們,攻擊的人又正多,我何必再來助人下石呢。”
三:助天為虐[ zhù tiān wéi nüè ]
1. 解釋:趁有天災的時候害人。
2. 出自:《國語·越語下》:“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者不祥。”
四:助桀為虐[ zhù jié wéi nüè ]
1. 解釋:桀:即夏桀,夏朝最後壹個君主,相傳是暴君;虐:殘暴。幫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幫助壞人幹壞事。
2.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五:助桀為惡[ zhù jié wéi è ]
1. 解釋:比喻幫著壞人做壞事。
2. 出自:鄒韜奮《信箱期望》:“因為無條件的生存,同流合汙助桀為惡的生存,雖生猶死,乃至生不如死。”
4. 有哪些成語是四個字以上的壹人之下,萬人之上 壹人,謂天子;萬人,謂百官。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壹人得道,雞犬升天 語本漢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後用以比喻壹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
壹人傳虛,萬人傳實 謂本無其事,但因傳說者多,大家就信以為真。
壹寸光陰壹寸金 俗諺。意謂時間非常可貴,必須珍惜。
十年磨壹劍 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壹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 誰為不平事?”後因以“十年磨劍”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千人諾諾,不如壹士諤諤 謂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壹名諍諫之士可貴。
千日打柴壹日燒 亦作“千日斫柴壹日燒”。①比喻持久奮鬥而壹旦成功。 ②比喻平時積攢,壹朝花費。
千羊之皮,不如壹狐之腋 比喻眾愚不如壹賢。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千裏遠的路程,須從邁第壹步開始。比喻事情總是 從頭做起,逐步進行而成。語出《老子》:“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千裏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洞穴而崩潰。比喻小 事不慎將釀成大禍。語本《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千裏送鵝毛 比喻禮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千裏姻緣壹線牽 謂夫妻婚配是命中註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壹紅線牽連 而成。語出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
千裏饋糧,士有饑色 謂遠糧不解近饑。
千金之裘,非壹狐之腋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壹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 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千軍易得,壹將難求 謂將才難得。
千聞不如壹見 指聽得再多還不如親見更為可靠。
千錘打鑼,壹錘定音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卑之無甚高論 《漢書·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 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本謂要多談當前可行的事,不要妄發過高的空論。後用來表示見解壹般,沒有什麽獨到之處。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壹樣。
人心隔肚皮 謂人的心思難以猜測。
人生七十古來稀 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謂享高壽不易。
人怕出名豬怕壯 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比喻人出名後就會招致麻煩。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人間重晚晴 唐李商隱《晚晴》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本謂 人們珍視晚晴天氣,後多用以比喻社會上尊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今朝有酒今朝醉 亦作“今日有酒今日醉”。今天有酒則今天痛飲。比喻 只圖眼前享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 為君子之心”。後經改造,用來指某些人以自己鄙陋或卑劣的心理,去推測品德高尚者的胸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語出《韓非子·難壹》。比喻用對方的言論、方法或缺點來反駁或攻擊對方
以天下為己任 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認識,想要使別人明白。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語出《舊約全書·申命記》:“以眼還眼,以牙還 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謂以同樣的手段或辦法進行回擊。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仁者見它說它是仁,智者見它說它是智。指對待同 壹事物,其見解因人而異。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謂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化幹戈為玉帛 比喻變戰爭為和平或變爭鬥為友好。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比喻隨便遇到什麽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 毫不動搖。
佛是金妝,人是衣妝 諺語。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塗金,人樣的俊俏要靠 衣飾。
佛高壹尺,魔高壹丈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 法;魔,指魔法。後用以比喻壹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壹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