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語言標誌是什麽意思

語言標誌是什麽意思

語言符號是由音、義的結合構成的。“音”是語言符號的物質表現形式,“義”是語言符號的內容,只有音和義相結合才能指稱現實現象,構成語言的符號。語言符號包括口頭語和以書寫符號文字形態出現的書面語;非語言符號包括圖像、顏色、光亮、音樂和人的體語等等。語言符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的工具,而且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傳播媒介之壹。人們借助語言符號來使思想得以表達、感情得以傳達、知識得以交流。“從哲學意義上來看,思想是通過語言表達的。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而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作為語言符號,它跟其他符號的不同主要有兩點:壹是復雜性。在現有的符號系統中,語言符號最為復雜。二是曖昧性。這主要表現在“ 符號語言本身意義的模糊”和“ 符號語言的多義性”,指同壹符號具有兩種以上的意義,有時判斷不準是哪壹種;同音異義詞匯是另壹方面。

00定義1:語言符號是指涉壹定的事物表達壹定的意思的。玄學家王強在《老子指略》中也說:夫不能辯名則不可與言理。

00定義2:語言符號是指口頭發音和筆頭書寫的符號.意義是指用語言形式表情達意.由於語言是表達意義的體系,所以不論是感知、記憶詞語和句子,還是聽、說、讀、寫,意義起著核心作用。

00定義3:符號的提喻性索緒爾(2001:66,67,101)說:“語言符號不是指物和名之間的聯系而是指概念和音響形象之間的聯系。”語言符號由兩部分構成:音響形象和概念。

00定義4:語言符號是指稱存相的,存相作為被指稱者,應與語言符號所標誌的指稱相符合,在事實上卻存在差異,這便是“應然”與“實然”的關系。

00定義5:“言”即意境生成的語言物質材料,或稱為語言符號,它是意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從修辭學上說, 語言符號這種語言符號具有為某壹語言集團全體成員***同理解的抽象意義。“意”有兩個層次,淺層的是與語言符號相對的語義,深層為詩人以感知感悟為特征的題旨意義 。

00定義6:人們將以這種方式進行的形式與含義的組合稱為語言符號。語言符號的壹個重要的事實就是:詞語的形式與意義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約定俗成的——這就是現代語言學原則之壹:詞語的無理據性(non-motivation)。

00定義7:語言符號是指記錄各種語言的文字,如漢字、英文、日語、法語、俄語等。“文字記載有聲語言,通過語言承載思維。”“它同思維的聯系是通過語言的間接聯系,即‘思維——語言——文學’”。

00定義8:語言符號是指代中介而非反映內容。使用符號中介的認識活動使映象與物質對象徹底區分了開來,當人們借助符號來反映外在對象時也就可以超越人與對象的實際相互作用。

編輯本段

簡介

00語言符號包括口頭語和以書寫符號文字形態出現的書面語;非語言符號包括圖像、顏色、光亮、音樂和人的體語等等。語言是群體***同約定的符號系統,不同民族的語言呈現不同的面貌與結構,“每壹種文化的詞語都有各自的特征,即怎麽用和指什麽。”目前世界上有3000多種語言,而有文字的文化超過450種, 著名語義學家瑞恰慈的“語義三角”理論各國語言的差異很大。 在跨文化廣告傳播的諸多變量中,首當其沖的也是最直接的障礙就是語言文字的隔閡。

00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壹種語言符號都蘊涵著約定俗成的意義——它們都與文化有關。在文化溝通方面,語言與非語言符號都是習得的,“是社會化過程的壹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象征以及意義是由每壹種文化教給它的成員的”,比如“龍”字,英語通常把“龍”翻譯為dragon,是壹種很可怕的動物,這與中國人心中的那個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的“龍”是完全不壹樣的。所以,文化既教我們符號,也教我們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每壹個人成長過程中在吸收某種社會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符號的意義。跨文化傳播在語言符號方面的難度就在於“理解任何文化的語言意味著必須超越這種文化的詞匯、語法和範疇。擴大我們對文化的理解角度而達到壹種宏闊的視野。”

編輯本段

特性

00語言符號自身有許多特性,主要是:

001、語言的有聲性。它有壹些語音是按壹定的規則組合成為表達的符號系統。

002、語言中語義和聲音結合的偶然性。或者約定俗成性、任意性。

003、語言結構的層次性。語言結構是生成的,而且有壹定的模式。

00從傳播媒介的角度來看,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的信息傳播,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00首先,語言傳播是***時性的。不能保存和延續。而非語言傳播則是歷時性的,整個過程可以跨越很大的時空範圍。

00其次,語言傳播渠道是單壹的和線性的。話只能壹句句的說,不能兩句話同時說。而非語言傳播則可以是多渠道的互動與疊加。

編輯本段

特點

00語言是以符號系統來執行其交際職能的。語言符號與其他符號相比,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是: 語言符號

線條性

00語言符號是由發音器官發出的壹個壹個的聲音。這壹連串的語音在同壹說話時間裏,始終是而且只能是以壹根線的形式伸展開來,即壹個聲音接著壹個聲音相繼出現,好像壹條鎖鏈壹環扣壹環,而不能同時發出兩個聲音。這就是語言符號的線條性。

任意性

00壹種語言社會集團的人們,最初用什麽樣的語音去標記客觀事物,從而指代該事物獲得意義,這是任意性的。比如能制造勞動工具的動物,漢語叫人rén(人),維吾爾語叫adem,英語叫man。所以馬克思說:“物的名稱,對於物的性質,全然是外在的。”這就是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00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是指人們最初用什麽樣的語音形式去標記客觀事物而說的,不是指人們對語義內容的任意解釋。語義內容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客觀事物本身的特性賦予的,是人們思維活動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果。如果語義內容也是任意性的,沒有***同理解的基礎,那麽,人類社會中的思想交流就成為不可能的事了,語言也就喪失了交際工具的作用。

不變性

00人們最初用什麽樣的語音形式去標記客觀事物是任意性的,但壹經社會約定俗成,在使用該語言集團的人們中間通行之後,便失去了“自由”,個人不能任意改變它。比如說,使用漢語的社會集團,壹經把“人”叫做rén之後,個人就不能自由地任意改叫別的什麽名稱。事實上,語言壹經置於社會領域,作為人類社會***時性(Synchrony)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個人無權改變語言符號。妳只能按照社會通行的名稱去指稱事物,按照社會***同理解的語義去使用,才能達到交際目的。在這壹方面,語言不同於人為的、契約性質的符號。語言無法通過多數人的決議,改變某些規則或移植某些規則。人們只能依照現存的母語這樣說,這樣用。所以說***時的語言符號具有不變性。

可變性

00可是,只要我們把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拿來壹比較,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質的差別。比如現代漢語叫“眼睛”,古代漢語卻叫“目”;現代漢語說“下棋”,古代漢語卻說“奕”,等等。可見,語言符號又具有可變性的壹面。

00語言符號的不變性和可變性,看起來是壹種矛盾現象,其實,壹切事物的發展過程,既呈現出相對靜止狀態,又顯現出絕對變化狀態,這是矛盾運動的普遍法則。

生成性

00人們說出的具體句子是無限量的,而壹種語言的句子模式卻是有限的。說話人掌握壹種句子模式,就可以生成無限量的具體句子,這就是語言符號的生成性。比如剛學會說話的小孩,從他爸爸媽媽那裏學到“小明吃糖”這句話,他就可以生成(創造)“媽媽煮飯”、“爸爸喝茶”等許多具體句子。盡管生成這些句子的語詞不同,具體意義不同,但都是同壹個句子模式。簡單地說,人們說出和理解新句子,因為這些句子與過去聽到過的句子相類似,它是通過類化作用生成的。

00語言符號的各個特點表現為錯綜復雜的關系,形成矛盾的統壹體。在這個矛盾統壹體內,語言符號各個要素,各個方面既互相對立,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互相制約,構成壹種關系網,具有嚴密的系統。

編輯本段

結構演變

00事物是不斷發展演變的,語言也是如此。在考察語言演變的研究中,從語言的最本質結構開始,即語言符號的結構下手。越是對語言作深入的微觀研究,就總會發現語言的基本單位結構有著活躍的生命力和豐富 雅克·德裏達的表現形態。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都是語言符號結構變遷引起的哲學界波動。索緒爾、拉康、巴爾特、德裏達,每壹位語言學大家都是哲學大師。

00索緒爾的符號結構是從語言符號中引發出來的,在他看來,“語言符號聯結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而音響形象也不是純粹物理的東西,而是聲音的心理印跡,語言符號是概念和音響形象結合的心理實體。為此,索緒爾選用所指和能指分別代替了‘概念’和‘聲響形象’作為壹個語言符號的兩個面”。正如巴爾特所說的,“索緒爾在考慮了意形與意子,形式與觀念,形式與概念之後,終於選定了能指與所指,二者的結合構成了符號……能指面構成表達面,所指面則構成內容面。”

00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認為語言是人的無意識行為。在他的語言符號中同樣存在者所指和能指,然而與索緒爾不同的是,他認為在壹個語言符號中,能指在所指之上,能指具有至上統治地位,沒有能指就無法引出所指。而且他還指出,沒有確定的所指,能指與所指的結合關系並不是緊密,是壹種松動的任意性關系。在漂浮的能指下面是滑動的所指,永遠也達不到說話人的所指境界,語言行為本質上在進行著“能指遊戲”。拉康語言符號中,“漂浮的能指”和“滑動的所指”思想對隨後的解構主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00解構主義之父雅克·德裏達,法國哲學家,文字學家。在他的文字學中,創造了“異延”這個概念,用卡勒的話說就是,“‘異延’既指作為意指條件的某種先已存在的‘被動的’差異,又指某種產生各種差異的散播行為。”其實,皮爾士也早就認為,解釋符號並不等於為它找到了壹個寄居的意義,不是為它解碼,而是引出壹串無窮無盡的符號鏈,“壹個符號產生另壹個符號,解碼過程同時也是編碼過程。德裏達的解構主義符號學,在將意義放逐到無邊無際的異延之後,實際上也就把符號的內涵掏成形式的空殼,而任何意指過程就變成了壹場能指的遊戲了。

00語言符號從索緒爾到拉康,其中的意指都是含混不清的,而在巴爾特手中,意指被確認為是壹個符號化的過程。“符號是音響,視象等的壹塊(雙面)切片。意指則可以被理解為壹個過程,它是將能指與所指結合成壹體的行為,該行為的產物便是符號。”並且他還認為意指具有無限化性質。因此,“他在葉爾姆斯列夫等人的有關符號觀念的基礎上對引申意義層作了新的闡釋,認為如果用E代表符號的表達面,用C代表內容面,用R代表二平面的意指關系,這樣就得到ERC意指關系系統。假若讓ERC系統變成另壹系統的單壹部分,這個第二系統因而成為第壹系統的引申,也就是說,第壹系統ERC可變成德爾系統的表達面,可以書寫為(ERC)RC。可以看出式中第壹系統構成了直接意指平面,第二系統構成了引申意指平面。於是壹個被引申意指的意指系統是壹個其表達面本身由壹個意指系統構成的系統。假若再引申,第二個ERC就成了引申系統的意指表達面,第三個ERC就會變成第二個意指系統的引申部分。”符號可以在意指過程中無限引申下去,在壹定程度上可以說語音是語言的符號,語言是文字的符號,文字是文學的符號,文字、文學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人類的符號,人類是宇宙的符號。

00從索緒爾到拉康、到巴爾特、到德裏達,反映的不僅僅是語言符號的本體演變,更反映了科學哲學對語言學的不斷滲透和作用,線性、非線性、分形、混沌,每壹個概念的標誌性建立,都包含了深刻的哲學內容。語言符號本體意義的每次變革都反映了科學哲學在語言學領域的作用過程。科學哲學給語言符號以新的內涵,語言符號也為科學哲學概念的定義與詮釋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語言學與哲學的永世不解之緣。

編輯本段

層級體系

00語言符號看起來零零散散,好像是壹堆亂糟糟的材料,但實際上它們相互間存在著規律性的聯系,組成壹個嚴密的系統。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這種系統:壹是組成規則,二是運轉規則。

00語言系統的組成規則主要表現為結構的層次性,就是說,語言是壹種分層的裝置,可以從低到高、或者從 語素下到上分出若幹個層次,使音、義以及由音義相結合而組成的符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壹種現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處於壹種互相依存、彼此制約的關系之中,形成壹個嚴密的系統。我們可以從下到上去觀察語言系統的結構層次。

00語言符號是音與義的結合體,因而音與義自然處於最下層。“音”本來是壹條混沌、模糊的線性音流,猶如笑聲哭聲、虎嘯狼毫,分不出音的結構成分來;“義”的情況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義的界限。壹種語言的音位是有限的,壹般只有三、四十個,但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壹定的規則進行組合而構成語音,基本上就能滿足意義表達的需要,構成語言符號。音位本身沒有意義,但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意義如果不經語音的包裝,也是無法顯示和表達的。音位處於語言系統的下層,其特點就是單面性,因為它本身沒有意義。音位經組合而與某種意義相結合就能構成語言的符號和符號的序列,這是語言的上層。這壹層又可以分若幹個級:第壹級是語素,這是語言中音義結合的最小結構單位,第二級是由語素的組合構成的詞,第三級是由詞的組合構成的句子;詞和句子都是符號的序列。

編輯本段

流行的網絡語言符號

00“網絡語言符號”是通過計算機在網絡傳播領域中使用的符號形式。它與壹般日常生活的交際有密切聯系, 豐富的網絡語言符號又有明顯區別。壹般來說,廣義的網絡語言符號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壹是與網絡技術有關的專業術語,如鼠標、硬件、軟件、病毒、寬帶等。二是與網絡活動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民、網吧、短消息、電子商務等。三是網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詞語和符號,如美眉、大蝦等。前二者可以統稱為“網絡術語”。第三類是狹義的網絡語言符號,是“網絡慣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