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秋毫指的是秋天裏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
明察秋毫是壹句成語,源於中國古代的文獻。這句成語的意思是形容目光敏銳,觀察細微,能夠洞察事物的微小變化。秋毫指的是秋天裏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
這些細毛非常柔軟、細小,而且顏色與周圍的羽毛或毛發非常接近,幾乎難以分辨。因此,秋毫被用來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或者是非常難以察覺的變化。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用這個比喻來形容齊宣王的聰明才智,說他能夠明察秋毫,即便是極微小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後來,明察秋毫就成為了壹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眼光敏銳、洞察力強的人或者是細致入微的觀察。
明察秋毫造句:
1、公安幹警明察秋毫,找出了隱藏在人群中的罪犯。
2、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總是明察秋毫,不放過任何壹點瑕疵。
3、這位偵探明察秋毫,很快就發現了案件的破綻。
4、只有明察秋毫的法官才能公正地審理案件。
5、她是壹位明察秋毫的科學家,總是能夠發現別人忽略的細節。
6、這個公司的老板明察秋毫,對員工的工作表現壹目了然。
7、他對市場變化明察秋毫,總能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8、作為壹名警察,他必須明察秋毫,才能維護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9、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明察秋毫,總能把握時尚潮流的變化。
10、她的老師是壹位明察秋毫的教育家,總能發現學生的潛力和問題。
11、這位偵探明察秋毫,不放過任何線索,終於成功破獲了這起復雜的案件。
12、她是壹位明察秋毫的科學家,總是能夠敏銳地發現實驗中的微小變化。
13、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明察秋毫,總能把握市場趨勢,不斷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14、作為壹名警察,他必須明察秋毫,才能及時發現和打擊犯罪行為。
15、他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總是明察秋毫,確保每壹個細節都達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