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壹語文:成語熟語巧辨析
各位家長大家好,今天為大家整理了成語(熟語)辨析的知識點。這部分知識在考試中經常以選擇題的題型出現,主要考察學生的日常積累,這部分知識在考試中經常與實用類文本閱讀或散文知識相結合出題,所以請家長壹定要將本周知識總結傳達給孩子,讓孩子牢牢掌握住哦!
知識點名稱
成語(熟語)辨析
1.考綱解讀
2018年高考語文大綱中相關成語內容的表述是: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今年考試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成語考查點主要是:近義詞辨析、詞義辨析、感情色彩辨析、語法搭配辨析、敬謙辨析等幾個方面。
2.辨析方法
把握關鍵詞句,不可望文生義。望文生義就是只按照字面意思的疊加來理解成語意思。很多成語的意思不是語素義的疊加。比如“登高自卑”不是自卑的意思,而是做事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
關註詞義輕重,不可頭重腳輕。壹定要結合語境理解詞義。比如:“他不是曠課就是遲到,犯下的錯誤擢發難數。”“擢發難數”形容罪惡多得像頭發那樣,數也數不清。語境只是說遲到曠課,這裏用這個成語顯得詞義太重。
比照句子意思,不能造成重復。使用成語時要將成語的意思與句子的意思進行比較。特別要註意不能使成語的隱含義和句子的意思造成重復。比如:他們津津樂道地說著語文的好處。這裏的“津津樂道”中的.“道”與句子中的“說著”意思重復。
關註情感色彩,不可混淆褒貶。除非句子需要構成壹種諷刺或幽默,否則句子中的成語壹定不可褒貶混用。比如:這個聰明的孩子可謂無所不為,什麽都能做,什麽都能做好。“無所不為”是貶義褒用,它的意思是:什麽壞事都幹。
註意適用對象,不可張冠李戴。比如:這裏的人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在方寸之地,拓出了發展的大空間。“方寸之地”用來指人的內心,語境是說“地域狹窄”“物資匱乏”,用錯對象。
用語講究得體,敬詞和謙詞不可錯位。比如:小王說:“李校長的話算是拋磚引玉,我現在說幾句算是狗尾續貂。”“拋磚引玉”是謙詞,只能用來說自己,不能用來說別人。
關註語法功能,防止搭配不當。使用成語時還要其語法功能,有的接賓語,有的是形容詞,只能做修飾語或者謂語。比如:張大嫂不勝其煩地為小區做好每壹件事。“不勝其煩”的意思是受不了的煩瑣,與語境不符,搭配不當。
辨別語素差異,不可混淆詞義。有些成語語素有很多是重復的,這樣容易造成成語詞義的混淆。比如:“不以為然”與“不以為意”兩個成語只有壹個語素不同,在辨別時壹定要註意這個不同語素的意思,這樣才能把兩個成語區別開來。“不以為然”的‘然’意思是正確,對,這樣。“不以為然”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鞏固知識,下面讓我們做道練習題吧~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壹項是
A.從人們早就耳濡目染的傳統曲目《天仙配》《女駙馬》,到讓人耳目壹新的現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這壹發展歷程表現出黃梅戲藝術旺盛的生命力。
B.後來列國紛紛稱王,周室更不算回事,至多能和宋魯等小國君主等量齊觀罷了。
C.近年來,人們購買中國自主品牌轎車的熱情蔚然成風,主要是因為國產品牌質量不斷提高,同時也可能與某些國際品牌多次發生因質量問題被召回的事件有關。
D.當登上黃山天都峰的鯽魚背時,人們都常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那種恐懼之感。
答案:B
解析
A.“耳濡目染”: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試題的語境是常聽但不常見,所以應為“耳熟能詳”。
B.“等量齊觀”:指把不相同的事物用同壹標準來衡量,壹樣對待。
C.“蔚然成風”:形容壹種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風氣。不能形容熱情。
D.“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謹慎,不能修辭“恐懼”這壹詞語。
經過梳理後,想必孩子們會對成語(熟語)辨析的知識有了更好的理解。如果還存在問題,壹定要讓孩子及時請教老師哦!希望孩子們每天進步多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