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惶誠恐是壹個成語,形容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敬畏的程度。它通常用於表示對權威、尊嚴或神聖事物的敬畏和敬重。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中的壹句話:“君子有畏而無知。”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心懷敬畏,但不必過於擔心。而“誠惶誠恐”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句話中演變而來的,形容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情境感到極其敬畏和謹慎,以至於不敢有所怠慢或輕率行動。
在漢語中,“誠惶誠恐”通常被解釋為“十分畏懼、膽怯或擔憂”,是壹種表達敬畏和謹慎的語氣。在古代,這個成語通常用於官場或宮廷之中,表示對皇帝或上級的敬畏和謹慎。而在現代,這個成語則多用於形容對某項任務或職責的認真和謹慎態度。
誠惶誠恐的造句:
1、在面對那位嚴肅的老板時,他誠惶誠恐地遞上了自己的報告,仿佛每壹個字都牽動著他的神經。他清楚地記得,上次因為工作疏忽被老板批評的情景,那種誠惶誠恐的感覺如同噩夢壹般難以散去。
2、如今,他又壹次體會到了這種滋味。老板接過報告,犀利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他的內心,讓他誠惶誠恐。他感覺到自己的手心開始冒汗,心臟也不自主地加快了跳動。他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冷靜,但那種恐懼感始終揮之不去。
3、他知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壹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而他,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因此,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盡量避免出現任何差錯。然而,面對老板那嚴肅的表情和銳利的目光,他還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誠惶誠恐。
4、他知道,要想擺脫這種恐懼感,唯壹的辦法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老板的認可,也才能讓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對工作中的挑戰。因此,他決定將這次的誠惶誠恐轉化為動力,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