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方城帶百蠻,四鄰誰道亂周班,如何壹夢高唐雨,自此無心入武關。——李商隱《嶽陽樓》
春秋有五霸,但卻不是只有五霸。
戰國有七雄,但卻也不是只有七雄。
春秋時期,活躍在中原大地上的諸侯國多達幾百個,到了戰國時期,雖然諸侯國急劇減少,但當時也有三十多個,導致諸侯國如此繁多的原因,就是周朝的分封制。
分封雖易,但是卻不能長久,因為權力的滋味會使壹個人喪失理智,對於分封的諸侯來說,也是如此,畢竟自己有了實力之後,就會想著體驗當老大是什麽滋味。
戰國時期,七雄之間的爭霸,無不是以此為基點展開的,但是這七雄之間卻還有所差異,差異最大的就是它們被立為諸侯的時間。
那麽戰國七雄之間,誰的歷史最為悠久呢,當屬楚國無疑。
楚國在周成王統治時期被立為諸侯的,這是壹個什麽概念呢,如果妳知道周成王是誰,那就會明白楚國立國有多早了,周成王是周朝第二任君主,也就是說楚國立國僅僅比周朝晚了壹任君主而已。
楚國長期占據在中原長江流域以南的區域,曾壹度強大到占據了中原的半壁江山,那麽占中原半壁江山的楚國是如何垮掉的?其實單看楚襄王身邊的宋玉就知道。
被稱為戰國第三位美男子宋玉,他不僅詩詞歌賦絕佳,而且留給世人很多成語,但這些對於國家的治理上卻沒有壹點好處,相反,還阻礙了楚國的強大,妳可能會問,戰國第二和第壹位美男子是誰啊,當然是諷齊王納諫的鄒忌和他自愧不如的城北徐公,這裏暫不表,我們接著說宋玉。
曲高和寡、陽春白雪、下裏巴人。
宋玉的出身並不顯赫,但是此人在口才和詩詞歌賦上卻有極高的成就,相傳他是屈原的弟子,也是楚辭的發揚光大者,而宋玉也是憑借著自己的藝術天分獲得了楚頃襄王的賞識,但是人長得帥行事作風又有問題總會引來別人的不滿。
宋玉也壹樣,很快就有別人讒言告到了楚襄王那裏,面對楚襄王的質問,宋玉不慌不忙就給楚王講了壹個故事,他說,從前在鬧市有壹個會唱歌的人,壹開始演唱大家都會唱的歌比如《下裏》、《巴人》,跟著唱的有1000多人。
後來這位唱歌的唱的稍微難懂了壹點,就只有100多人附和了,再到後來演唱《陽春》、《白雪》高雅的歌曲能跟著唱的只有寥寥幾人,聽到這裏楚襄王明白了宋玉的意思,也就是說,宋玉並不是別人說的那樣,只是懂他的人比較少而已,就不在懷疑宋玉。
這也是成語曲高和寡的出處,也就是說曲子難了,能唱的人就會很少,當然這裏還有另外兩個成語,陽春白雪和下裏巴人,壹個形容高雅的歌曲,壹個形容通俗歌曲。
東家之子(東家之女)。
逃過壹劫的宋玉,好日子沒過多久,麻煩又來了,因為宋玉行事作風實在有問題,又加上好色,這次又招來了楚國壹位叫登徒子的大夫的不滿,結果宋玉被登徒子又告到了楚襄王那裏去。
登徒子就對楚襄王說,我王啊,這個宋玉雖然人長得比較帥,但是極其好色,行為作風真有問題,您和他玩玩就算了,但是卻不能把他帶入後宮啊,不然您頭上可要頂著呼倫貝爾大草原了。
楚襄王二話不說,又叫來了宋玉進行質問,宋玉知道這時候要立即反擊,不然自己的腦袋就不保了,於是就說,大王,好色的不是我,正是那個登徒子。
宋玉接著解釋道,我東邊的鄰居有壹位絕色佳人,經常挑逗我,我都不為所動,足見我並不好色,而登徒子的老婆極其醜陋,就這樣登徒子都不嫌棄,足見其好色程度之深,雖然楚襄王沒有悟出別人的老婆醜就好色這壹層邏輯,但是倒聽懂了宋玉面對佳人不動心,覺得宋玉也不好色,於是宋玉又逃過壹劫。
這裏又出現了壹個成語東家之子(又可以說是東家之女),意思就是現在我們常說的美女,而登徒子也成為了後世色狼的代名詞,足見宋玉顛倒黑白的功力之深。
朝雲暮雨,襄王有意、神女無心。
楚國有壹個地方很出名,就是雲夢澤,這裏也是歷代楚王的休閑度假區,有次宋玉為了博得楚襄王的歡心,就對楚王說,曾經先王(也就是楚懷王)就在這裏遇到過壹個神女,懷王與之心交。
楚襄王本質也是好色之徒,聽宋玉這麽壹說,覺得神女那可要比凡間的女子漂亮多了,於是就帶著宋玉去了雲夢澤碰碰運氣,結果這天晚上楚襄王恍惚中覺得真遇到了神女。
神女走前對楚襄王說,我住在巫山的南邊,您是找不到我的,因為我早上是雲彩,晚上就變成了雨,自此之後楚襄王無心再過問政事,總是想著什麽時候能再見壹面這位神女。
直到白起率軍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楚頃襄王落得倉皇東逃,也沒有忘記帶著宋玉給他寫的《神女賦》,這裏又出現了兩個成語,朝雲暮雨和襄王有意、神女無心,前者指的是男女的情誼,後者指的則是單相思。
飛魚說:
占中原半壁江山的楚國是如何垮掉的?單看楚襄王身邊的宋玉就知道,從楚懷王開始,楚國就壹直在走下坡路,因為楚懷王和楚頃襄王身邊,像宋玉這樣只會諂媚的人太多了,以至於像莊辛、屈原這樣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重用。
當壹個諸侯的君王,眼睛看不到人們的疾苦,耳朵聽不到刺耳的忠言,又怎麽會有造福百姓,重用人才的理想呢,所以楚國沒落亦在情理之中。
戰國第三位美男子宋玉,不僅詩詞歌賦絕佳,而且留給世人很多成語,尤其宋玉的《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高,但是華麗的辭藻強大不了當時的楚國,這些留給後世的成語也阻擋不了秦國南下的鐵蹄。
李商隱的“自此無心入武關”,則壹語道破了當時的楚頃襄王只留戀兒女情長,而忘了自己身為楚國的王,肩負的是要強大國家的使命,令人嘆息之余,似乎又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