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如下:
1、退避三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裏為壹舍。主動退讓九十裏。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2、壹鳴驚人。壹聲鳴叫使人震驚。比喻平時很壹般,突然做出驚人的事情。
3、臥薪嘗膽。形容壹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4、老馬識途。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閱歷多的人富有經驗,熟悉情況,能起到引導作用。
5、負荊請罪。主動認錯、道歉,給自己責罰。
6、紙上談兵。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系實際情況,空發議論。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
7、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8、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9、胡服騎射。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胡服騎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固步自封,應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
10、竊符救趙。比喻危難時刻為救人之困不惜以身犯險的英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