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達斤斤計較的成語

表達斤斤計較的成語

chēng jīn zhù liǎng

成語解釋:形容斤斤計較,顧小不顧大。

成語出處:《朱子語類》:“只看如今秤斤註兩,作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不念舊惡bù niàn jiù è

成語解釋:念:記在心上。不計較過去的怨仇。

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例  句:誰叫咱們有不念舊惡的泱泱大國之風。”(俞平伯《我生的那壹年》)

寵辱若驚chǒng rǔ ruò jīng

成語解釋:無論受寵、受辱,心裏都要振動。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

成語出處:《老子》第十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杵臼之交chǔ jiù zhī jiāo

成語解釋: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

成語出處:《後漢書·吳祐傳》:“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定交於杵臼之間。”

寸利必得cùn lì bì dé

成語解釋: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簞豆見色dān dòu jiàn sè

成語解釋:比喻計較小利。

成語出處:《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

掂斤播兩d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語解釋:掂、播:托在掌上試輕重。比喻在小事情上過分計較。

成語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壹本第二折:“任憑人說短論長,他不怕掂斤播兩。”

例  句:給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辦,還要掂斤播兩,說些不相幹的話。(《晚清文學叢鈔·糊塗世界》第十回)

數白論黃shǔ bái lùn huáng

成語解釋:比喻計較金錢。

數米量柴shǔ mǐ ér chái

成語解釋:比喻過分計較瑣碎之事。也形容生活困窘。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積財聚谷,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炊,稱柴而爨。”

例  句:只因這壹番,有分教;風塵惡俗之中,亦藏俊彥;數米量柴之外,別有經綸。(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水至清則無魚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成語解釋: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成語出處:《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描寫斤斤計較的成語有哪些?描寫斤斤計較的成語有哪些?

佛頭著糞fó tóu zhuó fèn

成語解釋:著: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頭上放糞也不計較。後多比喻不好的東西放在好東西上面,玷汙的好的東西。

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麽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麽不向鷂子頭上放?’”

例  句: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亂點壹通,佛頭著糞:這是古書的水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余》)

呼牛呼馬hū niú hū mǎ

成語解釋: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

成語出處:《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

例  句:呼牛呼馬,無關輕重也。(清·俞樾《七俠五義序》)

恢廓大度huī kuò dà dù

成語解釋:恢廓:寬大,開闊。心胸開闊,氣量宏大,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

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例  句:秦王恢廓大度,屈己下賢,於人無所不容。(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壹百零五回)

斤斤計較jīn jīn jì jiào

成語解釋:斤斤:形容明察,引伸為瑣碎細小。只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

成語出處:《詩·周頌·執競》:“斤斤其明。”

例  句:他從不為壹些小事與別人斤斤計較。

情恕理遣qíng shù lǐ qiǎn

成語解釋:恕:原諒;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成語出處:《晉書·衛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幹,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舍短取長shě duǎn qǔ cháng

成語解釋: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

成語出處:《漢書·藝文誌》:“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例  句: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長,好成人之美。(《後漢書·李杜列傳》)

反唇相稽fǎn chún xiāng jī

成語解釋:反唇:回嘴、頂嘴;稽:計較。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責問對方。

成語出處:《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例  句:語侵婦,婦反唇相稽。(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呂無病》)

數米而炊shǔ mǐ ér chuī

成語解釋:炊:燒火做飯。數著米粒做飯。比喻計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難。

成語出處:《莊子·庚桑楚》:“簡發而櫛,數米而炊。”

例  句:積財聚谷,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炊,稱柴而爨。(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

犯而不校fàn ér bù jiào

成語解釋: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成語出處:《論語·泰伯》:“以能問與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例  句:惠養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罰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五回)

水清無魚shuǐ qīng wú yú

成語解釋: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

成語出處:《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分斤掰兩fēn jīn bāi liǎng

成語解釋:比喻過分計較。

例  句: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算盤、“分斤掰兩”的。(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

爭長論短zhēng cháng lùn duǎn

成語解釋:長、短:指是與非。爭論誰是誰非。多指在不大重要的事情上過於計較。

成語出處:宋·陳亮《謝張侍禦啟》:“競短爭長,無復此夢。”

例  句:那礦師本來還想同柳知府爭長論短,聽見金委員如此壹說,也就罷手。(清·李寶嘉《文明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