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硬著頭皮邊瀏覽邊找突破口,小朋友湊過來讓我看完後講給他聽:“媽媽,這本書得妳看完給我講了,還有好多字我不認識。”
我聽得直樂:“這上面的所有字我都認識,可還是沒讀出感覺來,現在正壹頭霧水呢。讀書可不是所有字都認識了就能讀懂的。認字只是讀懂的前提,也就是入門級要求。”
小朋友還不知道,這世上有很多“每個字都認識,但那些字堆在壹起就看不懂了”的書,更不知道那些書可能還是牛哄哄的名著。
這本書讀起來困難,倒不是它內容有多高深,大概有這幾點原因:
壹是這書是拉丁語系的人寫的,表音文字體系跟我們的表意文字體系相比,存在思維和行文方式的差異。
二是內容與我平時接觸的領域相隔太遠,裏面的術語讓人很有陌生感。
三是翻譯者水平不夠的問題。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曾提出“譯者三難:信、達、雅”,至今都是區分翻譯者層次水平的標準。翻譯者的水平,直接關涉閱讀體驗。
迄今為止,讀到過的翻譯最好的作品,應該數《人類簡史》了。
當然,它是世界級的暢銷書。洋洋灑灑四百多頁的體量,講了人類起源以來的世界歷史,分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幾大線索,脈絡清晰,可讀性強。
作者是個天才,但真正能讓它走向世界的,則是各種語言、版本的翻譯者。
該書的中文翻譯者功力深厚、風趣幽默,漢語運用駕輕就熟,術語成語之類的運用恰到好處就不說了,隨處可見的是通俗易懂的口語表達,讓人讀著讀著就忍俊不禁,這樣的閱讀無疑是種享受。
這樣想著,突然覺得,也或許是我太過拘泥於往常的閱讀體驗,說不定手頭這本書就是需要細細品的呢?
回頭換個心態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