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杞人憂天 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解釋: 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壹帶。
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出處: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舉例造句: 杞人憂天,伯慮愁眼。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七回 拼音代碼: qryt 近義詞: 庸人自擾、杞人憂天 反義詞: 無憂無慮、若無其事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缺乏根據的憂慮 英文: fike 故事: 春秋時期,杞國壹個愛瞎猜疑的人,總是疑神疑鬼,他擔心天會踏下來,整天愁眉苦臉,擔驚受怕,從此壹病不起。朋友來看他,給他講天是由氣體組成是掉不下來的。
他就放心了,後來又擔心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大地會陷下去 動畫網址網頁鏈接。
2. 《杞人憂天》原文註音
原文註音《杞人憂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qǐ guó yǒu rén yōu tiān dì bēng zhuì,shēn wáng suǒ jì,fèi qǐn shí zhě。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yòu yǒu yōu bǐ zhī suǒ yōu zhě,yīn wǎng xiǎo zhī,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
yuē:“tiān,jī qì ěr,wú chù wú qì。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ruò qū shēn hū xī,zhōng rì zài tiān zhōng háng zhǐ,nài hé yōu bēng zhuì hū?”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qí rén yuē :“tiān guǒ jī qì ,rì 、yuè 、xīng xiǔ ,bú dāng zhuì xié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xiǎo zhī zhě yuē:“rì、yuè、xīng xiǔ,yì jī qì zhōng zhī yǒu guāng yào zhě,zhī shǐ zhuì,yì bú néng yǒu suǒ zhōng shāng。”其人曰:“奈地壞何?”qí rén yuē:“nài dì huài hé?”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
xiǎo zhī zhě yuē:“dì,jī kuài ěr,chōng sāi sì xū,wú chù wú kuài。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ruò chú bù cī dǎo?zhōng rì zài dì shàng háng zhǐ,nài hé yōu qí huài?”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qí rén shě rán dà xǐ,xiǎo zhī zhě yì shě rán dà xǐ。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
又有壹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如果是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那個人又說:“那地壞了又怎麽辦呢?”開導他的人說:“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 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擴展資料:
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壹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文章寓意 這則寓言,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這是壹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
作者不以這兩種人為然。 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誌,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誌,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3. 杞人憂天 文言文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4. 古文《杞人憂天》和《穿井得壹人》的註釋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忘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此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
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壹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壹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壹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壹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壹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麽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妳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麽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妳壹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麽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是喚醒人 們不要為壹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
5. 《杞人憂天》文言文中杞人為什麽憂天因為他擔心天會塌下來。
文章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壹氣呵成。
這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壹則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
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這則寓言也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於此。
擴展資料:
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我卻常常挨餓。
宰相送糧食給妳妳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老婆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
壹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誌》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搜狗百科——杞人憂天
6. 杞人憂天譯文 原文譯文對照的“杞人憂天”出自戰國《列子》,原文及譯文對照如下:
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譯文: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
“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原文: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
譯文: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原文: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譯文: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原文:其人曰:“奈地壞何?”
譯文: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
原文: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譯文: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擴展資料:
《杞人憂天》賞析
這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壹則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這是壹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
作者並不以這兩種人為然。文章重要刻畫了壹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
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壹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讀者的眼前了。另外壹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古代道家學者長盧子也並不贊成這個開導者關於天地無毀的說法,他認為壹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毀。而列子認為,天地無論成毀對人來說都是壹樣的。道的本質在於虛靜無為,人也應該以篤守虛靜的處世態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費心智。
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它反映了當時自然科學在宇宙形成理論上的成果,所謂“積氣”、“積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見解,其辯證思維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這則寓言也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於此。
7. 杞人憂天古文翻譯壹、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wú)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yè)?”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shì)然大喜。
二、譯文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
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擴展資料作品鑒賞這則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壹則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過杞人憂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種整天懷著毫無必要的擔心和無窮無盡的憂愁,既自擾又擾人的庸人,告訴人們不要毫無根據地憂慮和擔心。
這是壹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作者並不以這兩種人為然。
文章重要刻畫了壹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
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壹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另外壹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學者長盧子也並不贊成這個開導者關於天地無毀的說法,他認為壹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毀。
而列子認為,天地無論成毀對人來說都是壹樣的。道的本質在於虛靜無為,人也應該以篤守虛靜的處世態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費心智。
這則寓言的客觀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它反映了當時自然科學在宇宙形成理論上的成果,所謂“積氣”、“積塊”、“日月星宿亦積氣中有光耀者”等見解,其辯證思維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文章基本以對話構成,言簡意賅,邏輯嚴謹,讀來文氣貫通。
這則寓言也成為後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詩曰“杞國有人憂天傾”,即出於此。作者簡介列子,生卒不詳,名禦寇,戰國時期鄭國人,主張虛靜無為,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學派代表人物。
信奉道家的與世無爭思想,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他壹生安於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農耕之餘,醉心讀書著述,潛心撰文二十篇,約十萬多字。
流傳有《列子》壹書,其作品在漢代以後已部分散失,現存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其中《愚公移山》、《。
8. 杞人憂天 的原文與譯文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xiao865 杞人憂天原文及翻譯 杞人憂天(譯文+原文)杞國有壹個人,整天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滿臉憂愁的神色。
他的壹個朋友為他擔憂,關切地問:妳有什麽憂愁的事嗎?這個人嘆了口氣說:唉!我擔心天會突然塌下來,地會突然陷下去,我的身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1體到哪裏去躲藏呢?他的朋友就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壹團氣積聚起來的,沒有壹個地方沒有氣,妳伸展身體、俯仰、呼吸,每時每刻都在天中活動,妳為什麽還擔憂天會塌下來呢?這個人又說:這天如果真的是壹團氣積聚起來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來了嗎?他的朋友又勸導說:日月星辰,只是那壹團氣體中有光耀的壹部分,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人的。 這個人又追問:那麽,地陷了,人又怎麽辦呢?他的朋友又說:地,也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它塞滿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虛的地方,沒有壹個地方沒有土塊,妳跨步、跳躍,每時每刻都在地上活動,為什麽還要擔憂地會陷下去呢?這個人聽後,放心下來,高興極了。
開導他的人也放心下來,高興極了。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①,身無所寄②,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③,因往曉④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⑤。 若屈伸呼吸⑥,終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⑧?日月星宿,不當墜邪⑨?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⑩,亦不能有所中傷(11)。
其人曰:奈地壞何(12)?曉者曰:地,積塊耳(13),充塞四虛(14),亡處亡塊。 若躇步跐蹈(15。
9. 古文《杞人憂天》和《穿井得壹人》的註釋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忘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此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會陷下去呢?”(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壹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壹些奇怪的問題,而
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有壹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壹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並且自言自語的說:“
“假如有壹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麽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
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
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
“老兄啊!妳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麽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
那也不是妳壹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麽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
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是喚醒人
們不要為壹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
10. 文言文杞人憂天全文的意思1. 譯文:
從前有個小國家叫杞國。杞國有壹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壹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壹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飯,夜裏不敢睡覺。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壹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壹舉壹動,壹呼壹吸都要和它接觸。妳整天在氣體裏活動,為什麽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是壹股積聚的氣體,那麽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不會,不會!”那個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妳盡管放心。”杞國人又問:“那麽地要是塌下去怎麽辦呢?”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妳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杞國人聽了,心裏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2. 出處: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忘食。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出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奈地壞何?”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亡)處無(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選自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
3. 杞人憂天[qǐ rén yōu tiān]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壹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