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言虛語意思:不實在的話語。
空言虛語,漢語成語,拼音是kōng yán xū yǔ,意思是不實在的話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成語解釋:空言:謂不切實際的話;虛語:假話、空話;指不實在的話語。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成語典故:西漢時期,項羽在烏江被迫自刎之後,楚漢之間的戰爭正式宣告經束。劉邦的手下以及各路的諸侯商量著請劉邦做皇帝。劉邦聽說後說道:這可不行呀。大臣們問道:為什麽呀?能夠稱帝的人都是賢人,絕非空言虛語之人所能,如此重任我可不能擔當。
大臣們說道:妳也是個賢人呀。劉邦搖著手說道:我的出身是很低微的,這事情還是過壹陣子再說吧。
大臣們都說道:可是國不可壹日無君啊,否則天下又會變得不太平了,您當了皇帝我們都會誓死效忠於您。這時侯劉邦再說道:大家既然都這麽認為那我就做吧。就這樣劉邦在汜水北岸登了帝位。
成語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東漢王充《論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以前每壹次工會開會的時侯加工資都不過是領導們的空言虛語,這壹次卻的真的加了百分二十。
這位企業家在公眾場所看起來受人尊敬,只是誰都沒想到他對職工卻是滿嘴的空言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