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
1. 解釋: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2. 出自: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譯文:聖人賢者自然有中庸正直的方法 不自高不自卑 不驕傲不說謊 怎麽可能這樣呢。)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指對人的態度彬彬有禮有分寸
二:不瞅不睬[ bù chǒu bù cǎi ]
1. 解釋: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2. 出自:明·蘇復之《金印記·周氏回家》:“女婿功名不遂回來,壹家不瞅不倸。”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形容人態度高傲
三:不幹不凈[ bù gān bù jìng ]
1. 解釋:指不潔凈,骯臟。也指因忌諱而感覺不潔凈。也可形容語文不文明。
2.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不幹不凈,也不知道毛病兒,買了來三日兩日,又弄鬼掉猴的。”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四: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1. 解釋: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2. 出自: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說話或行動從容不迫
五: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
1. 解釋:指說話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為曖昧。
2. 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怎麽不明不白,著他父子每胡廝鬧了壹夜。”
3.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說話含糊不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