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組四字成語有:民安國泰、民安物阜、民胞物與、民保於信、民變蜂起、民不安枕、民不堪命、民不聊生、民不畏死、民不畏威、民淳俗厚等。
1、民安國泰,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 ān guó tài,意思是國家太平,人民安樂。出自《夢粱·山川神》。宋·吳自牧《夢粱錄·山川神》:“每歲海潮太溢,沖激州城,春秋醮祭,詔命學士院,撰青詞以祈國泰民安。”
2、民保於信,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 bǎo yú xìn,意思是指執政的人有信還要有義,才能受到人民擁護。出自 先秦·左丘明《左傳·定公十四年》。先秦·左丘明《左傳·定公十四年》:“諺曰:‘民保於信。’吾以信義也。”
3、民不堪命,漢語成語,拼音是mín bù kān mìng,意思是指民眾負擔沈重,痛苦得活不下去。出自《左傳·桓公二年》。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於興國究何與焉。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
民(拼音:mí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壹只被刺傷的眼睛,表示由刺瞎壹只眼睛的戰俘充當奴隸,後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眾的、非官方的、非軍事的。也專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或某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