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以幫助它生長。
成語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成語解釋:拔苗助長是壹則漢語成語,該成語原意指把苗拔起來,幫助其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最後事與願違。
成語出處:出自《孟子·公孫醜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後人由上述文獻中“助之長者,揠苗者也”提煉出成語“拔苗助長”。
成語用法:連動式;在句子中壹般作謂語,含貶義。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語示例:現代·郭沫若《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壹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成語典故
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裏去用手把它們壹株壹株地拔高,累得氣喘籲籲地回家,對他家裏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壹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裏去壹看,禾苗已全部死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壹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