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訪問本頁,本頁的主要內容為解釋成語邦以民為本的出處和來源,以及回答邦以民為本的意思是什麽,其中包含英語翻譯和造句,同時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鏈接地址,為您全方位的詮釋邦以民為本成語。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
[成語解釋]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壹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成語出處] 《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例句] ~,魚饑費香餌。(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百科解釋如下:
詞 目 邦以民為本
發 音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釋 義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壹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出 處 《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示 例 ~,魚饑費香餌。★唐·杜甫《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
以民為本:
“以民為本”的思想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民”就是老百姓的意思,與“君”相對。“以民為本”,用孟子的話說,就是“民為重,君為輕”。在唐朝以前,只有“以民為本”,沒有“以人為本”。 唐太宗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為避皇帝的諱,“世”改稱“代”,“民”改稱“人”。於是,“以民為本”就成了“以人為本”。但在唐朝,意思並沒有變。,“以民為本”針對的是君主,“以人為本”比較的是人和物。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66567.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