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蜀犬吠日與吳牛喘月,有何異同?

蜀犬吠日與吳牛喘月,有何異同?

相同點:用法都是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不同點:意思不同。

1、蜀犬吠日,漢語成語,拼音是是shǔ quǎn fèi rì,意思是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雲。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就覺得奇怪,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成語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譯文:屈原的賦裏說:“城鎮中的狗成群地亂叫,叫的是它們感到奇怪的東西。”我過去聽說庸、蜀的南邊,經常下雨,很少出太陽,太陽壹出來就會引起狗叫。

2、吳牛喘月是壹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niú chuǎn yuè,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成語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

譯文:壹次,滿奮在晉武帝旁邊侍坐,北面的窗子是用琉璃做的,實際上很嚴實,但看起來卻像透風似的,滿奮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晉武帝大笑,滿奮解釋道:“我就像南方怕熱的水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忍不住就喘起氣來了。

擴展資料:

成語故事:

壹個深秋的早晨,司馬炎派人宣滿奮入宮議事。到了宮中坐下,君臣二人就聊了起來。

再說談話的宮殿,北面的窗戶上裝的都是琉璃,琉璃鋥明透亮,視若無物。滿奮以為窗戶上啥也沒有,渾身不自在起來,好像外面的冷風已經從窗戶刮了進來,鉆到了他的衣服裏。他心神不安的樣子很有趣,引得司馬炎哈哈大笑。

滿奮明白窗戶很嚴風根本刮不進來後,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解釋道:“我就像南方怕熱的水牛,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忍不住就喘起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