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白馬非馬體現或違背了哪些哲學道理

白馬非馬體現或違背了哪些哲學道理

?白馬非馬?是壹個成語,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候,趙國的公孫龍,為了讓自己所騎的白馬順利進城,而說出的壹套詭辯的言論。

這個成語暗喻了事物都有兩面性,而且很多時候,對於不同的人來講,會有不同的看法。也有警示世人的作用,告訴我們眼睛看到的場景,未必就真實可靠。

這位公孫龍,在來到禁止馬匹入城的地方以後,就告訴守城的士兵,白馬並不是馬,而是壹種顏色;最終通過自己的詭辯,成功的忽悠了守城的士兵,騎著自己的白馬,進入到了城中。

就這樣?白馬非馬?成語,就被人流傳了下來,而且壹直沿用至今。就我個人看來,這個成語有著下面這兩層現實意義:

壹、眼睛也會欺騙我們

眼睛是我們最為重要的器官之壹,很多人都非常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且總有著眼見為實的說法。

但很多時候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並不壹定,就是事實的真相,眼睛也有欺騙我們的時候。在沙漠中,最常見到的海市辰樓,就是眼睛欺騙我們的典型案例。

在白馬非馬這個成語中,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很多時候看起來是壹匹白馬,可能他並非壹匹真正的白馬。

所以我們在看待事物,以及很多問題時候,需要透過問題的表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所在。

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盡管在白馬非馬的成語典故中,公孫龍的詭辯很牽強,但細想壹下,他說的也有壹定的道理。

白馬如果按照顏色來劃分,它的確屬於顏色的壹種,當然了其本質還是壹匹馬。很多事情就是在這樣模棱兩可的情況下,被別有用心的人鉆了空子。

所以我們在運用白馬非馬時候,應該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而不是學習其中的詭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