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比喻陰險狡詐的人。
狡兔三窟是壹則漢語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策·齊策四》。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會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用來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但在現代漢語中,該成語具有貶義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於心計為人狡猾的時候使用。該成語在句中作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壹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這個故事後來被提煉為成語“狡兔三窟”。
成語寓意: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會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用來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這個成語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學會留退路。
給自己留壹個退路,就多了壹個發展的空間,多了壹份希望,是壹種謀生之道。為自己留壹條退路,就等於給成功更多的機會,給自己更多的選擇。
成語運用
東漢·三國·吳質《答東阿王書》:“深蒙薛公折節之禮,而無馮諼三窟之效。”?
唐·李白《送薛九被讒去魯》詩:“孟嘗習狡兔,三窟賴馮諼。”
唐·陳陶《悲哉行》:“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賦詩二首》之壹:“鵬礙九天須卻避,兔藏三窟莫深憂。”
晉書·王衍傳贊:“夷甫兩顧,退求三穴。”
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壹百韻》:“處己將營窟,論心若合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