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脫而出成語有哪些

脫而出成語有哪些

脫而出成語有:脫穎而出、脫口而出。

1、脫穎而出,是漢語的壹則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這則成語原指錐尖透過囊袋顯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本領全部顯現出來。其結構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2、脫口而出,讀音是tuō kǒu ér chū,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假思索,隨口說出。出自《文明小史》。

成語(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應用的。

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壹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壹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壹顆璀璨的明珠。

脫穎而出成語寓意:

毛遂在平原君的手下默默無聞了三年,但在這三年裏,他並不是無所事事的混日子,而是不斷磨煉自己,為自己尋找機會。當機會真的降臨時,他又果斷地向主人推薦自己。同時,他也用事實證明自己可以“脫穎而出”。

脫穎而出,需要的是才能與卓異。在日常的生活與工作中,壹個人如果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勝任某件事,就可以像毛遂壹樣自薦,從而引得別人的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