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達說的成語有哪些特點?

表達說的成語有哪些特點?

壹 成語有哪些主要特征舉壹例說明其中壹個特點

1:成語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和諺語相近,但也略有區別。習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的,而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交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成俗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

2:成語大都有壹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勢》,“畫蛇添足”出自《齊策》,“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等等,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沈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壹箭雙雕”出於《北史.長孫晟傳》等等,都是歷史上的故事;

3:成語壹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其結構是多種多樣的;

4:成語在語言表達上生動簡潔、形象鮮明。

二 形容人性格特征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人性格特征的詞語有很多,以下只為其中壹部分:

1、開朗:開朗是壹個漢語詞匯,讀音為kāi lǎng,指開闊明朗。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隨和:隨和,指性情溫和,容易相處;比喻人的才德優美。或指代春秋戰國時期的珍寶“隨侯珠”與“和氏璧”。

3、健談:健談,指善於談話,滔滔不絕,經久不倦。

4、老實:忠厚誠實,循規蹈矩,順從,服從,安分守己,老實這個詞來源於現實中的老實人,是唯壹壹個因人的性格而產生的形容詞。

5、陰險狡詐:陰險狡詐是中國漢語成語,拼音:yīn xiǎnjiǎo zhà釋義:是指表面和善,暗地不懷好意。

6、多愁善感:多愁善感是壹個成語,讀音是ō chóu shàn gǎn,壹般是指壹個人心思細膩,感性。內心容易因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2)表達說的成語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性格是壹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

文學上,性格是指人的性情品格。指人在自身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同時也指壹個人的脾氣。如: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樓夜讌金釵客,這的擔著利害,把妳那小性格,且寧柰。”

三 形容人物品質特點的成語有哪些

壹視同仁 壹清復二白 大義滅親 大公制無私

義無反顧 正氣凜然 正直無私 執法如山

剛正不阿 冰清玉潔 克己奉公 嚴於律己

兩袖清風 忍辱負重 奉公守法 表裏如壹

斬釘截鐵 忠心耿耿 忠貞不渝 貧賤不移

高風亮節 涓滴歸公 虛懷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義 童叟無欺 謙虛謹慎 廉潔奉公

毅然決然 豁達大度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襟懷坦白 心胸狹窄 茍且偷生 卑躬屈膝

庸庸碌碌 無所不為 丟三落四 阿諛奉承

四 形容性格特點的成語

沈默寡言、不拘小節、婆婆媽媽、優柔寡斷、豪放不羈、多愁善感、善解人意等。

沈默寡言

解釋:沈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出處:《舊唐書·梁崇義傳》:“梁崇義,長安人,以升鬥給於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鉤。後為羽林射生,從來瑱於襄陽,沈默寡言,眾悅之,累遷為偏裨。”

不拘小節

解釋:拘:拘泥。不為小事所約束。多指不註意生活小事。

出處:《後漢書·虞延傳》:“性敦樸,不拘小節。”

婆婆媽媽

解釋:形容人動作瑣細,言語羅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處: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人》:“上海下層社會中也有不少喜歡議論別人的婆婆媽媽。”

優柔寡斷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出處:《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豪放不羈

解釋: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北史·張彜傳》:“彜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多愁善感

解釋:善:容易。經常發愁和傷感。形容人思想空虛,感情脆弱。

出處: 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古長。”

善解人意

解釋:善於理解他人的意思,想法。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他總不離楊妃左右,最能言語,善解人意,聰慧異常,楊妃愛之如寶,呼為雪衣女。”

五 什麽是成語 成語有哪些特點

1、定義:成語是表示壹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

2、成語的特點。成語主要有兩個特點,第壹個特點是源遠流長。

⑴源遠。指成語沿用的歷史性,例如:成語“有恃無恐”最早見於《左轉·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沿用歷史了。“打草驚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寫的壹個故事中“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壹句,至今至少千年以上。“捕風捉影”最早出現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書學壹》,“兩面三刀”最早出於《元曲灰闌記》,“南腔北調”最早出現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這些成語都有壹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歷史了。

⑵流長。指成語使用上的社會性。成語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在書面或口頭上廣泛使用的。像壹些來自古詩詞中的成語,它們是從不同時代的詩詞中截取的原文,因為它們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動,是全詩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眾喜愛,廣為使用和傳誦,得以流傳。例如“春風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來風滿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

第二個特點是定型不變。成語是壹種定型的固定詞組,絕大多數由四個字組成。當然,三個字,五個字,甚至更多字數構成的也有。如“壹溜煙”“更上壹層樓”“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己所勿欲,勿施於人”等,但這畢竟是少數。為什麽成語以四字居多呢?這和漢語的特點有關,漢民族講話,在音節上大都是成雙成對的。漢語講究四聲,讀起來能產生聲音上的美感,四個字的結構能適應這種聲調的各種變化。《詩經》這部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中305篇基本上都是四字壹句,這種四字句,結構短小精悍,活潑明快,讀起來抑揚頓挫,在後來相當長的壹個歷史階段中,影響著詩人,作家,而詩人、作家的作品,又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語言。成語基本上源於古書和人民群眾的口語,因此成語以四字為多。

而且成語既要能表達深刻復雜的思想,又要極其概括精煉,過長過短都不行,四個字最為合適。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

六 形容壹個人的優點有哪些詞語

善良、活潑、大方、開朗、堅強、聰明、熱情等

七 現代漢語成語有哪些特點

成語具有形式整齊、音律和諧、結構固定、言簡意賅的特點.

漢語成語最明顯的特點是四個音節構成的占大多數,占成語的95%以上.有人對《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作過統計,結果是:它***“收條目17934個.其中由四音節構成的有17140個,約占總數的95.57%”.書面上用四個漢字來記錄,基本上都是四字格.可以說,四音節形式是成語區別於熟語中的其他成員(如諺語、慣用語、歇後語)的壹個顯著標誌.為什麽漢語成語以四字格為基本形式呢?這大概跟我國傳統文化中以對稱平衡為美,以不對稱不平衡為不美的審美情趣不無關系.成語的這種形式對漢語語匯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現代漢語中許多四字格類的固定短語大多從成語發展而來,成為了新的成語,例如揚長避短、壹分為二、壹窮二白、不正之風等等.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具有音樂美,成語突出地表現了漢語的這壹特點.其音律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壹、成語的四個音節大多是兩兩相對,勻稱整齊,節奏鮮明.其二、平仄相間,音調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 、行雲流水、 豁然開朗、侃侃而談.成語的這個特點,我們通過本課程第四章“語言的聲音美”的學習之後,將會體會更深.

成語是人們長期運用語言的結果,它具有結構的定型性和意義的完整性的特點,其結構成分和結構關系壹般不能隨意更改.例如“抱頭鼠竄”、“鼠目寸光”、“膽小如鼠”等成語反映了漢民族人民對老鼠的厭惡心理,若將其中的鼠改為“兔”、“龜”等,不符合漢民族的心理習慣.

成語形式簡練但涵義豐富,極富表現力.例如“乘風破浪”除了表示迎著艱險、壹往無前外,還隱含著“具有遠大抱負”的意思,這是壹般的自由組合的詞語所不及的.試比較下列兩例: ①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壹日千裏.② 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速度極快. 比較可知,例①除了表現高速度之外,還隱含著壹種巨大的氣勢,例②用的是自由組合的詞語,表現力明顯不及前者.又如“東郭先生”是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中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幾乎被狼所害,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南郭先生”是《韓非子.內儲說上》壹則寓言中那個“濫竽充數”的人物,比喻無其才而居其位的人.這些成語表現的都是具有某類特征的人.

成語大多言近旨遠,或蘊含深刻的哲理,或表達壹種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齒寒、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物極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則不達等.使用成語有助於表達透辟精當,含蓄而深刻,加強語言的表現力.

八 現代漢語成語有哪些特點

成語,語言詞匯中的的壹部分定性的詞組或短句.漢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壹個整體來運用的.成語有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成語主要有以下特點:

1:成語是壹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和諺語相近,但也略有區別.習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的,而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交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成俗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

2:成語大都有壹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自相矛盾”出自《韓非子.難勢》,“畫蛇添足”出自《齊策》,“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等等,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沈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壹箭雙雕”出於《北史.長孫晟傳》等等,都是歷史上的故事

3:成語壹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其結構是多種多樣的

4:成語在語言表達上生動簡潔、形象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