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
英譯to be in the right and self-confident。
近義詞振振有詞、義正言辭 、據理力爭。
反義詞理屈詞窮。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褒義詞(也含貶義)。
基本解釋理由正當充分,膽子就壯,說話就有氣勢,有時也氣勢洶洶。
理直氣壯,意思是理由充分,因而說話有氣勢。
拼音lǐ zhí qì zhuàng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壹:“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理直氣壯;不怕甚的。”
白話釋義:就算是提我到閻羅殿的前面,我也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的,沒有什麽害怕的。
擴展資料
壹、理直氣壯的近義詞
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釋義:話說得有壹定道理。
出處:戰國·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白話釋義:然而他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有壹定的根據,話說得有壹定道理。
二、理直氣壯的反義詞
做賊心虛 [ zuò zéi xīn xū ]
釋義:做了壞事怕人覺察出來而心裏惶恐不安。
出處:宋·釋悟明《聯燈會要·重顯禪師》:“卻顧侍者雲:‘適來有人看方丈麽?’侍者雲:‘有。’師雲:‘作賊人心虛。’”
白話釋義:停下來回頭看侍者說:“剛才有人看方丈麽?”侍者說:“有的。”師傅說:“做了壞事怕人覺察出來而心裏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