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甕中捉鱉”,“甕”是指是壹種盛水或酒等的陶器,口部較小,腹部較大,這句成語所表達的意思是做事情有把握,手到擒來。
古代城墻防禦體系主要由墻體、城門、甕城、垛口、城樓、角樓、水關、橋梁、護城河、藏兵洞等組成,甕城是建造在城門外的小城,是用來加強城墻和城門的防禦工事,因為造型像甕,所以稱為甕城,同時還有曲池或者月池的別稱。甕城依靠城門和城墻而建造,多數是半圓形或弧形,少數是方形或矩形,也有壹些不規則的組合體。
防禦原理
甕城的建造壹般是為了保護城門而增加的保護建築,防止城門直接面對敵軍的攻擊。當敵軍來攻城時,由於城墻墻體的堅固和高度,通常選擇將城門作為攻城的首選,此時依附城門建造的甕城起了較大的輔助防禦作用。
首先,要攻破城門,必定先要攻破甕城,在敵軍攻打甕城城門的時候,守軍完全可以在甕城城墻之上對敵軍進行攻擊。其次,當敵軍攻破甕城城門後,進入甕城之內,守軍不但可以在甕城城墻之上進行四面攻擊,還能在藏兵洞內屯兵進行伏擊,此時如果守軍同時將甕城城門和主城城門關閉,此時對敵軍形成全面包圍攻擊,猶如在“甕中捉鱉”,此時便更能體現甕城取名之意。
我國現存最具代表性的甕城
南京中華門甕城是目前現存最具規模的甕城,因其復雜的結構和獨特的布局,被稱之為有“天下第壹甕城”。中華門甕城總***由三道甕城組合而成,這三道甕城由四道券門相互貫穿而通,各門均有可以上下啟動的千斤閘和雙扇木門,現僅存閘槽和門位遺跡。甕城上下均設置由藏兵洞,可在戰時貯備軍需物資和埋伏士兵。中華門甕城東西兩側築有馬道,馬道陡峻壯闊,是戰時運送軍需物資登城的快道。甕城全部建築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作黏合劑,極為堅固。
意義
甕城的建造,代表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創造力,同時在古代多個戰役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除了南京,國內還有西安、北京等城市還能看到古代的甕城,並且每個城市的甕城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結構和建築特色,對於這些古甕城的探索,不僅對古代城墻防禦工事有所了解,在驚嘆古人智慧的同時,還能對當時的歷史、文化、材料、建築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