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弄巧成拙、笨口拙舌、心勞日拙、大巧若拙、笨嘴拙舌、藏巧於拙、將勤補拙、弄巧反拙、拙貝羅香、以勤補拙、心拙口夯、拙口鈍腮、兵聞拙速、拙嘴笨腮、拙嘴笨舌、拙口笨腮、安分守拙、心勞政拙、時乖運拙、百拙千醜、辭巧理拙、才疏計拙、頓口拙腮、鈍口拙腮、運拙時乖、計窮途拙、運拙時艱、左支右拙、日拙心勞
1、勤能補拙
解釋:勤奮能夠彌補不足。
出自:宋·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輪勤。”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褒義
2、弄巧成拙
解釋: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出自:宋·黃庭堅《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示例:孩兒系深閨 *** ,此事俱是父親失言,~。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用於批評場合
3、心勞日拙
解釋:心勞:費盡心機;日:逐日;拙:笨拙。現多指做壞事的人,雖然使盡壞心眼,到頭來不但撈不到好處,處境反而壹天比壹天糟。
出自:《尚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示例:但是終於因為我有鐵據足以證明這是毀謗誣蔑,他們徒然“~”,並不能達到他們的目的。 ◎鄒韜奮《經歷·社會的信用》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定語;含貶義
4、大巧若拙
解釋:拙:笨。指真正聰明的人,不顯露自己,從表面看,好像笨拙。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5、笨嘴拙舌
解釋:拙:不巧。形容沒有口才,不善言辭。
出自:楊朔《石油城》:“我這個人,笨嘴拙舌的,談什麽呢?”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用於謙辭
2. 以“拙”開頭的成語接龍拙貝羅香 → 香車寶馬 → 馬到成功 → 功敗垂成 → 成敗論人 → 人才難得 → 得不補失 → 失道寡助 → 助邊輸財 → 財不露白 → 白白朱朱 → 朱陳之好 → 好吃懶做 → 做剛做柔 → 柔腸百轉 → 轉敗為成 → 成敗榮枯 → 枯槁之士 → 士馬精強 → 強嘴硬牙 → 牙白口清 → 清茶淡話 → 話不相投 → 投筆從戎 → 戎馬倉皇 → 皇親國戚 → 戚戚具爾 → 爾汝之交 → 交臂失之 → 之子於歸 → 歸忌往亡 → 亡不旋踵 → 踵事增華 → 華顛老子 → 子孝父慈 → 慈悲為本 → 本本源源 → 源源不斷 → 斷編殘簡 → 簡忽所見 → 見彈求鸮 → 鸮啼鬼嘯 → 嘯傲風月 → 月地雲階 → 階柳庭花 → 花殘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房過屋。
3. 有勤有拙的四字成語勤能補拙
qín néng bǔ zhuō
[釋義] 勤:勤奮;拙:愚笨。勤勉地幹;就能夠補償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語出] 宋·黃庭堅《跛奚移文》:“截長續短;鳧鶴皆憂;持勤補拙;與巧者儔。”
[正音] 拙;不能讀作“zhuó”。
[辨形] 勤;不能寫作“琴”。
[近義] 功在不舍 勤學苦練
[反義] 鍥而舍之
[用法] 用作褒義。壹般作賓語。
[結構] 主謂式。
將勤補拙
jiāng qín bǔ zhuō
[釋義] 以勤奮彌補笨拙。
[語出] 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近義] 勤能補拙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指以勤奮彌補笨拙
4. 拙字開頭的詞語拙見、
拙筆、
拙澀、
拙笨、
拙劣、
拙袖、
拙鈍、
拙陋、
拙樸、
拙句、
拙宦、
拙分、
拙路、
拙俗、
拙眼、
拙政、
拙艱、
拙滯、
拙惡、
拙守、
拙室、
拙疎、
拙荊、
拙吶、
拙木、
拙昧、
拙謀、
拙薄、
拙婦、
拙夫、
拙鳥、
拙野、
拙目、
拙訥、
拙著、
拙率、
拙魚、
拙誠、
拙疏、
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