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詐 厭:嫌惡;詐:欺騙。
作戰時盡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 出處:《韓非子·難壹》:“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不欺暗室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出處: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
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盜鈴掩耳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鐘掩耳”。
出處:清·傷時子《蒼鷹擊·戕藩》:“妳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盜名欺世 盜:竊取;名:名譽;欺:欺騙。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出處:《宋史·鄭丙傳》:“近世士大夫有所謂道學者,欺世盜名,不宜信用。”
釣名欺世 釣:撈取。運用不正當手段撈取名著,欺騙世人。
出處:清·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訛言惑眾 訛言:詐偽的話。
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元史·世祖五》:“癸醜,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爾虞我詐 爾:妳;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爾詐我虞 爾:妳;虞、詐:欺騙。
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附上罔下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騙;下:臣下。親附君王,欺騙臣下。
出處:漢·劉向《說苑·臣術》:“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附下罔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出處:《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 蠱惑人心 蠱惑:迷惑。
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惑人,搞亂人的思想。 出處:《元史·刑法誌》:“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故弄虛玄 猶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沙汀《困獸記》十壹:“他既不滿意呂康的故弄虛玄,對於吳楣也有壹點討厭,覺得他太張巴,太繁瑣。” 故弄玄虛 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
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故作玄虛 猶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十月》1981年第1期:“‘妳知道我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嗎?’我眉毛壹揚,故作玄虛地問她。” 換日偷天 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明·屠隆《彩毫記·宮禁生讒》:“叵耐狂生詩太狂,只愁謗語外傳揚,但憑換日偷天手,難免嘲風弄月殃。” 惑世盜名 猶欺世盜名。
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漢徐澣《中論·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聖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假先王之遺訓以緣飾之。”
矯情飾詐 以虛假的現象偽裝欺騙別人。 出處:宋·朱熹《與宰執劄子》:“伏念熹昨以蒙思進職,輒具辭免,非敢矯情飾詐,罔上盜名。”
坑蒙拐騙 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出處:《文匯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誑時惑眾 指欺騙迷惑世人。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陳蕃傳》:“況乃寢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汙鬼神乎?” 流言惑眾 流言:無根據的話。
指制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漢書·翟方進傳》:“今翟義、劉信等謀反大逆,流言惑眾,欲以篡位。”
瞞神弄鬼 欺騙擺弄別人,背著人在暗中搗鬼。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妳又護著他了!妳們瞞神弄鬼的,打是我不知道呢!” 瞞天過海 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裏活動。
出處:清·無名氏《三十六記》:“瞞天過海。” 瞞天昧地 瞞、昧:隱瞞,欺騙。
昧著良心隱瞞真實情況,以謊言騙人。 出處:金·侯善淵《酹江月》詞:“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昧地瞞天 欺騙天地。比喻昧著良心,隱瞞事實或以謊言騙人。
出處:明·無名氏《活拿蕭天佑》頭折:“妳這般昧地瞞天,諂佞奸僻。” 昧地謾天 比喻昧著良心隱瞞真實情況,用謊言欺騙他人。
亦作“昧地瞞天”。 出處:金侯善淵《酹江月》詞:“昧地謾天,多能已會,以巧翻為拙。”
蒙混過關 用欺騙的手段逃過關口。 迷惑視聽 使人耳目迷亂。
比喻以錯誤的言論欺騙社會,毒害群眾。 迷人眼目 迷惑他人視線,使人分辨不清。
指耍花招欺騙人。 出處: *** 《質問國民黨》:“這些人也是敵人的第五縱隊,不過比前壹種稍具形式上的區別,借以偽裝自己,迷人眼目而已。”
弄虛作假 耍花招欺騙人。 欺大壓小 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出處: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 欺公罔法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出處: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這壹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欺君罔上 欺。
2. 形容被騙的四字成語或四字詞語形容被騙的成語有:蒙在鼓裏、血本無歸、人財兩空、雞飛蛋打、人財兩失。
壹、蒙在鼓裏
1、拼音:méng zài gǔ lǐ
2、釋義:比喻不明真相,被人蒙騙。
3、出處:清·吳趼人《瞎騙奇聞》第二回:要不是周先生,我們還蒙在鼓裏呢。(譯文:要不是有周先生,我們還不明真相,被人蒙騙。)
二、血本無歸
1、拼音:xuè běn wú guī
2、釋義:指本錢賠光了,壹點也沒收回。
3、出處:《涉世之初》(2001年10日):看到別的大戶因選股不當被深度套牢,有的甚至賠得血本無歸,張明就更感到趙小姐的珍貴。
三、人財兩空
1、拼音:rén cái liǎng kōng
2、釋義:人和錢財都無著落或都有損失。
3、出處:清朝曹雪芹《紅樓夢》:可憐張李二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譯文:可惜了張李兩個人,人和錢財都遭受損失。)
四、雞飛蛋打
1、拼音:jī fēi dàn dǎ
2、釋義:比喻兩頭落空,壹無所得。
3、出處:清·蒲松齡《聊齋誌異·阿霞》: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譯文:最終雞蛋打了鳥也飛了,上天的報應也太慘了。)
五、人財兩失
1、拼音:rén cái liǎng shī
2、釋義:人和錢財二者都無著落或遭受損失。
3、出處:明末·馮夢龍《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遇夫》: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財兩失?(譯文:白白被要了玉堂春,可不是人和錢財二者都無著落。)
搜狗百科-蒙在鼓裏
搜狗百科-血本無歸
搜狗百科-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