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舊唐書·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明史·余珊傳》:“堅白異同,模棱兩可,是蓋大奸似忠,大詐似信。”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三五:“他覺得在 文采 的理論政策的淵博學問之下,就不敢堅持壹個壹定的主張,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兩可、含混的語句了。”
魏巍《東方》第壹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書記……怕得罪人,在支部發生爭論時,常常是模棱兩可,搖擺不定。”亦作“ 模棱兩端 ”。
《三元裏人民抗英鬥爭史料·粵東紀事》:“ 祁宮保 模棱兩端,怕事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