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語出漢代劉歆的《移書讓太常博士書》:“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意為守住陳舊、殘破的東西,不肯放棄。原本比喻泥古守舊。今多比喻思想保守,不求上進,不肯接受新事物。也作“保殘守缺”。
釋 義 :抱:堅持不放。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示 例: 這些似乎都是~,匯集眾說而成。(朱自清《經典常談·周易第二》)
近義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
反義詞:革故鼎新 推陳出新 自我作故(古) 標新立異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人守舊,不肯接受新事物。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故步自封”、“墨守成規”;都有“因循守舊”的意思。但~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進;不求進取;“墨守成規”偏重在按老規矩辦事。
[例句]
(1)不清除~的舊觀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2)改革任何舊制度;總不免要受到~的人的阻撓。
[英譯] retain what is old and outw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