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有趣的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有趣的成語故事精選五篇

#嬰幼兒# 導語孩子們學習成語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能從故事中,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下面是 分享的有趣的成語故事精選五篇。歡迎閱讀參考!

1.有趣的成語故事

鄭人避暑

 三伏天,地處中原的鄭國就像竈上的蒸籠,酷暑難耐。有個鄭國人賣力地搖著蒲扇,依舊熱得大汗淋漓。

 這時,他看到了大樹下的壹片陰涼地兒,於是抱起草席,滿心歡喜地跑到大樹下。樹蔭底下真愜(qiè)意,鄭人舒服地瞇著眼躺在草席上,慢慢打起了瞌睡。沒壹會兒,他就被曬醒了,原來隨著太陽的移動,樹蔭也跟著移動了。鄭人趕緊起身將草席移向了樹蔭。就這樣,太陽移啊移,席子挪啊挪,鄭人躺啊躺,壹天下來,雖然稍有點兒累,但是避暑效果還挺顯著。

 黃昏過後,月亮升起來了,大樹投下了碩大的樹影。鄭人又抱著席子來到樹下,把草席鋪在了樹影裏。他舒服地躺了上去,避暑老辦法:不斷挪著草席隨著樹影走。

 不過,深夜裏的露水很多,不壹會兒,躺在樹下的鄭人,衣服就被露水打濕了。月亮下的樹影和太陽下的樹影並不具有相同效果,可是鄭人不知變通,他依舊緊隨著樹影挪著席子,不過越是那樣,鄭人的衣服就越濕了。

 渾身濕漉漉的鄭人很奇怪:為什麽這個辦法在白天用還不錯,可到了晚上就不管用了呢?

2.有趣的成語故事

鑿壁借光

 漢朝時,有個少年時叫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壹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裏很富有,壹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壹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妳們家的壹寸之地呢?”鄰居壹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麽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壹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壹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壹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裏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3.有趣的成語故事

揠苗助長

 典故

 從前宋國有壹個農夫,嫌自已田裏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壹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壹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麽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壹點。

 忽然,他靈機壹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裏跳,開始把每壹棵秧苗拉高壹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妳壹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壹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裏的稻苗長高了不少。”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裏去看,究竟是怎麽回事。兒子聽到家裏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裏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壹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釋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壹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壹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壹事無成。

4.有趣的成語故事

諱疾忌醫

 戰國時的名醫秦越,被人們稱為傳說中的神醫扁鵲。壹天,他見齊桓侯的氣色不好,就勸他趕快醫治。桓侯不予理睬。過了十天,他對桓侯說妳的病已發展到肌肉血脈裏了,但桓侯還是拒絕就醫。又過了十天,他說齊桓侯的病已經進人到腸胃了,再不治就完了,可桓侯還是不聽。再過十天,他見到桓侯就跑,人們問他為什麽,他說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沒法治了。幾天後,桓侯果然死去。

 這個成語原指隱瞞病情,害怕就醫。現也比喻掩飾缺點、錯誤,怕聽批評意見。

5.有趣的成語故事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壹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壹個破茅屋門口,坐著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麽?”“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當然!”“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