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必要了。古人發明成語,是因為那個時候寫字是壹件很困難的事情。古時候的文字都是能省則省,能用壹個字表達清楚就絕對不用兩個字,因為那個時候資源有限,寫字這種東西只有整個社會的上層人員才有資格,哪怕是他們也需要付出不小的資源。例如最初時期的?刻字?,刻壹個字都很麻煩,更不要說刻上幾萬十幾萬個字了。現代的書,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放到那個時期,壹個人大概壹輩子都無法寫出這麽多字。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在古時候人們因為外部環境的原因,在文字的使用上是本著?精益求精?的原則的。少刻壹個字,工作量就減少了很多。到了後來發明了紙筆,可是古人仍然沒有太多的資源來去寫字。紙這種東西也就到了明清時期才變得相對便宜壹點,可是這個時候的社會是壹個封閉的社會環境。整個中國文化都秉承著學習古人,所以在讀書鞋子這件事上就學著古人那樣精益求精了。
到了近代則不同,近代白話文和紙筆大批量的生產的原因,使得現代人們根本不需要去節省資源。為了濃縮壹句話可能要花費上大半天的功夫,還不如用大量的話語來表達出要傳達的信息。
另外還有壹個原因是5萬多個成語,基本上已經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建造壹座房屋,最初的時候,隨便放置壹塊磚都能夠成為後來遮風擋雨的存在,可是建造完工後,再添加哪怕十分精巧的壹塊磚也顯得多余。也就是說文化對成語的需求已經趨向於飽和了。
綜合而言,無論是現代的物質環境,還是文化環境都已經不適合也不需要新成語的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