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淺談如何上好壹節生物課

淺談如何上好壹節生物課

上高四中 李銀典[內容摘要] 上好壹節生物課,功夫在課外和課內。課外要認真備課,安排好學生的預習。課內抓好“開始、中間和結束”三個環節。[關鍵詞] 生物課、課外、課內、開始環節、中間環節、結束環節 生物課,就我們學校而言,學校、學生都不夠重視,教師配備上很少有專業教師。教師的不專業,學生的不重視,加上生物課壹般都安排在上午第四節或下午第壹、二、三節,這正是學生饑餓,泛困的時候,有時即使不是這樣,學生也會對所學知識感到枯燥無味,所以上課打不起精神,導致不想上課或無心聽課。而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認真聽課,希望自己的學生青睞生物課,這就要求生物老師要上好每節課。在2009年我縣實行了以“目標落實、討論交流、展示提升、點拔拓展、達標測評、布置預習”六環節教學模式的課堂改革,其目的是“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壹切為了學生,為了壹切學生,為了學生壹切。”但我認為,課不管怎樣改革,都要求老師把每壹節課上好。通過自己幾年的生物教學,我認為上好每壹節生物課,功夫可以用在課外和課內,現在此發表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壹、課外 上課前,要認真備課。把課堂每個環節穿插的問題研究清楚。如目標落實,要清楚自己在這壹節課到底要幹什麽,學生要完成怎樣的學習任務。這是上好壹節課的根本,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素質。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整合教學資源,圍繞教學目標分配展示內容,組織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也要讓學生備好課,即在上每節生物課前,要讓每位學生把要學習的內容預習壹下。像我們有時用導航的形成展示預習內容,也可以要學生出預習提綱,在上課之前,讓同學之間互相檢測壹下預習的效果。另外有很多生物課,裏面安排了很多探究討論活動,根據探究內容可適當的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課外試著探究。為上好新課打下基礎。還有在我們使用的人教版生物課本裏,有很多實驗是要在課前準備或完成。如,探究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或條件等實驗、必須要學習小組在上課前的壹天或兩天前做好準備工作。這樣既為上課打下基礎,也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熱情。二、課內 課內既要遵循“六環節”教學模式的全部或幾個環節,本人認為要上好壹節生物課,課堂中要註意下面幾個環節。即開始環節、中間環節、結束環節。 (壹)開始環節。要使壹節課成為好課,開始環節是比較重要的,開始順了,壹順再順。如果開始環節不行(不順),很多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會被打消。那麽,怎樣做好上課的開始環節呢?我壹般用下列方法:1、直接導入法:用已知的素材為出發點,教師通過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講解、談話或提問,引起學生的回憶,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 2、“溫故而知新”——即新舊知識聯系方法。任何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必然與其他知識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內在聯系,在導入新課時,以復習、提問等教學活動開始。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如在講“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第二節“血液循環”時,先提問心臟的有關知識和心臟各腔相連的血管分別是哪幾種?學生回答後,教師可設疑:“那麽血液如何在心臟和血管裏循環呢?血液流動時,它的成分發生了什麽變化呢?”接著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這樣的過度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 3、運用典故導入:本人通常根據教材內容,通過故事、寓言、謎語或成語等典故來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創設壹種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4、還可以用幽默的話語或壹個幽默的動作;創設懸念或設疑等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產生***鳴,產生好奇和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饑餓,泛困的情緒,為上好課打下基礎。 5、用生活實際。利用生活實踐中學生經常接觸到的壹些現象、事物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因為這些事物雖然熟悉,但學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這樣的現象作為新課切入口,必然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和主動性。如“蒸騰作用”壹節時,問學生在炎熱的夏天裏,妳坐在大樹下與從在太陽傘下相比較,哪種感覺好?學生會回答:“在大樹下”。我追問:“為什麽?”這時學生就不知所措了,從而導入新課。 6、能做實驗的壹定做實驗。通過不同形式的實驗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時,發給每人壹粒酸梅糖,當學生吃糖後問:“口中有什麽東西分泌?受什麽調節?是壹種什麽現象?”等問題提出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總之,首先應該根據教材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壹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 (二)上好壹節生物課還要重視上課的中間環節。 壹堂好課應把課堂每個環節穿插有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通過精心設計,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和掌握生物技能的過程中,懂得自主學習生物學的方法,並在學習生物過程中樹立生物對人類、對社會都十分有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還要利用網絡等新的資源註意廣泛收集生物學科最新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包裝,隆重地介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學科特點,引導學生註意生物學科知識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表演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式學習中解脫出來、進行研究性學習、對生物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因為生物教科書中有很多生物歷史趣聞,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就是在上課中,還要註意教學評價。以往教學中,由老師來完成的評價方式使學生始終處於壹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很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在學生的討論交流或展示中,盡量要學生點評、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小組互評,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成為評價的主人。最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思想教育貫穿於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進行感情投資,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微笑多壹點,尊重多壹點,贊美多壹點”教師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將促進學生積極求知的良好狀態。 (三)結束環節。 精心設計結束這壹環節(即結課),對於良好教學的鞏固,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結課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結課時,我常采用:(1)設置懸念。好的懸念設置能誘發學生的求知興趣,能誘發學生思維想象的浪花,能使學生產生急於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如:在講完《最微小的生物——病毒》有關知識後,結尾時,我說:“病毒是壹種古老的生物,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就早已存在,在千百萬年中人們不斷地與病毒作鬥爭,而且目前許多病毒引起的疾病是無法醫治的,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危害,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最終能否完全消滅病毒?這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引起學生反思,引發聯想,使學生課後探究,並造成懸念,期待著在下壹節課能得到解決。(2)用壹些謎語、俗語等結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完《開花和結果》:教師以“麻房子,紅帳子,裏面躺著壹個白胖子”要學生猜後,又問麻房子是由什麽發育而來,指果實中的什麽結構,“紅帳子”是由什麽發育而來的,在果實中是什麽結構。“白胖子”是什麽發育而來的,在果實中是什麽結構?以練習的方式“收尾”,從而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本人認為壹場課能以“預習為先導,以思維為核心,以揭示規律為重點,以精講精練為策略,以學生參與為途徑。”就是壹場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