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壹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
原因:這個成語故事,使我們懂得,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退縮,要迎難而上,做個意誌堅強的人,才能使我們走向成功.
2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
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
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
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
為什麽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麽多呢?”說看,心裏已喪失了鬥誌,便從床上爬起來,在
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壹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
過,都覺得擡不起頭來。壹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
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裏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
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
產,遊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
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裏討論學術問題,
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3衣錦還鄉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傳》
慶遠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為從事中郎。武帝受禪,封重安侯,位散騎常侍,改封雲杜侯。出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憂矣。」始武帝為雍州,慶遠為別駕,謂曰:「昔羊公語劉弘,卿後當居吾處。今相觀亦復如是。」曾未十年,而慶遠督府,談者以為逾於魏詠之。
劉邦的四面楚歌更動搖了項羽的軍心。將士痛哭。想當初,項羽為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鹹陽者為王的良機”。再因“為人不忍”錯失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的機會;後因“火燒阿房宮”後想“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當時,有智者建議他在秦地建都稱王。而項羽面對秦宮破殘,又思欲東歸,還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此話壹針見血的道出了項羽“衣錦還鄉,榮祖耀宗”的觀念。俗話說得好:“好男兒誌在四方”。項羽雖然具備中國古人的傳統思想,但他又胸懷“稱帝”的大誌,在他8年的浴血奮戰中,始終是個孤獨的悲劇英雄。項羽壹方面想當帝王,壹方面也想當人人羨慕的大英雄。並壹心想在江東父老鄉親的面前揚名顯威。這些都成了他難成帝業的“攔路虎”。
4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釋疑: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成語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示例: 狼狽逃竄的匪徒~,嚇得魂不附體。
(其中~代表本詞條: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西晉末年發生內亂,因為長期的動蕩不安,最後西晉不幸滅亡,瑯琊王司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東晉。當晉朝渡江來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過,北方後來被前秦全部占領,與江南的東晉對立。
當時前秦的首領叫苻堅,他請漢人王猛當他的宰相,壹心要讓國家變得十分強盛。為了完成統壹中國的心願,苻堅就帶著八十萬大軍攻打南方。晉朝的君臣壹聽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謝安十分鎮定,從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這個地方,謝安趁前秦軍隊還沒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襲前秦的軍隊。前秦因此輸得很慘,士兵到處逃命,聽到風聲或鶴叫的聲音,都以為是晉軍要打來了,非常的害怕。在這場戰役中,前秦的士兵傷亡慘重,同時決定了南北日後長期對峙的局面。
為虎作倀
5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釋〗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出處〗《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壹人代之。”
天涯海角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中葉時的偉大文學家。
他二歲時就死了父親,不久他的母親又死去。幼時依靠他哥哥韓會和嫂嫂鄭夫人過活。
韓會有壹個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繼與長兄會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紀此韓愈小壹點。後來韓會四十二歲的時候,因宰相元載的事,貶為韶州刺史,不到
幾個月就病死在韶州,這時韓愈只有十壹歲,十二郎也很小。韓愈雖然有三個哥哥(會、
弁、介),都很早離開了人世。這時,繼承祖先後代的,只有韓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兩個
人,零丁孤苦,沒有壹天離開過。
韓愈十九歲時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後十年的時間中,只和十二郎見過三次面。當他正打
算西歸和十二郎永遠生活在壹起的時候,不幸十二郎就在這時死去了。韓愈知道了這消息,
悲痛欲絕,寫了壹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備了壹些時下的物品從老遠的地方去致祭他。
這篇祭文,壹字壹淚,令人讀來心酸。
祭文中有“壹在天之涯,壹在地之角。”的句子,後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這句
話,用來比喻極其遙遠的地方。
6月下老人
唐朝時候,有壹為名叫韋固的人,有壹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裏。
壹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壹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裏翻壹本又大
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壹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妳在看什麽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壹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妳袋子裏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麽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
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壹定會和好,並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
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壹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
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壹個盲婦抱著壹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
說:“這盲婦手裏抱的小女還便是妳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
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壹刀以後,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
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
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壹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
的嶽父說:“為什麽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壹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
米市走過,有壹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壹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
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楞了壹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想:難道他就
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壹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妳怎
麽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壹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壹會兒才平靜下
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
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7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壹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麽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壹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壹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壹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
來。遊妓皆■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
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
8盛大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壹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壹把寶劍掉落江中。他馬上掏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壹個記號。”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仍不見寶劍的影子。其實他又怎麽找得到寶劍呢?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9葉公好龍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裏,墻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繡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裏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繡的、刻的假龍。
10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壹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妳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壹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1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既賣盾又賣矛的人。(他)稱贊他自己(的盾)說:“我這盾牌的堅固,沒有東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稱贊他的矛說:“我這矛的鋒利,對於任何東西沒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說:“用妳的矛,去刺妳的盾牌,會怎麽樣?”這個賣東西的人不能夠回應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12壹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壹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壹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妳派援兵,妳壹言不發,可妳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壹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壹至楚,而使楚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壹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壹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13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14望梅止渴
有壹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壹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裏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麽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壹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壹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沈思了壹會兒,對向導說:“妳什麽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壹轉,辦法來了,他壹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壹大片梅林,那裏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壹聽,仿佛已經吃到嘴裏,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15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cheng%20yu%20gu%20shi.htm
wenhua.org/
/xygscy/
這些網站有很多.妳可以自己去看看
/question/43674652.html?fr=qrl
/question/44857976.html?fr=qrl
/question/18663468.html?fr=q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