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自得的意思是:自由清閑,心情舒暢。
泰然自得,漢語成語,拼音是tài rán zì dé,形容自由清閑,心情舒暢。出自《晉書·隱逸傳·楊柯》。泰,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讀作tài,最早見於戰國文字。本義為滑的;還可指安定平和、奢侈、大之極、通達、寬裕等義。
然(拼音:rán),其古字形像把狗肉放在火上烤的樣子。“然”本義指是燃燒、點燃,這個意義後加“火”旁寫作“燃”。“然”字的常用義是假借作副詞,表示同意,意思是對、不錯。也常假借作代詞,表示這樣、如此這般,用來代替已經說明的情況。
自(拼音:zì)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的鼻子,後假借作第壹人稱代詞,指自己。自又有開始的意思,又由此虛化為介詞,表示由、從等。
得(拼音:dé、děi、de)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由又和貝組合而成,表示用手拿貝,意指有所收獲。後增加“彳”旁,表示行走時有所得。“得”本義是獲得、取得,引申為得意。“得”作為助動詞,表示許可。
學習成語的好處:
1、成語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它們簡單有趣,通常四個字就能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使他們探索成語背後的故事。
2、成語可以鍛煉孩子的想象力,成語壹般都能引經據典,所以裏面會涉及到大量的歷史故事。孩子在學習成語時,會先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充分發揮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