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的成語有:書呆子,販夫皂隸,盡信書不如無書。2:註音是、ㄌ壹_ㄕㄨ。3:詞性是、名詞。4:結構是、隸(獨體結構)書(獨體結構)。5:拼音是、lìshū。
隸書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隸書lìshū。(1)壹種漢字字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漢朝的_書筆畫比較簡單,是漢朝通行的字體。
二、引證解釋
⒈漢字字體名。也叫佐書、史書。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改象形為筆畫化,以便書寫。始於秦代,普遍使用於漢魏。秦人程邈將這種書寫體加以搜集整理,後世遂有程邈創隸書之說。引《魏書·術藝傳·江式》:“隸書者,始皇使下杜人程邈附於小篆所作也,以邈徒隸,即謂之隸書。”巴金《秋》二:“五弟,金冬心寫的隸書單條哪兒去了?”⒉正書的古稱。正書由隸書發展演變而成,故唐以前仍有把正書沿稱隸書的。為區別於漢魏時代通用的隸書,又稱正書為“今隸”。⒊指官司刑獄所用的文字。引章炳麟《_書·訂文》:“北宋之亡,而民日__,其隸書無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猶無增也。”
三、國語詞典
書體名:(1)_篆書的簡化體,創始於秦,通行於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後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起筆逆入,呈蠶頭之形;捺劃收筆挑起,具燕尾之狀。2)_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四、網絡解釋
隸書隸書,有秦隸、漢隸等,壹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壹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關於隸書的詩詞
《契師欲予隸書為此以贈》《鄭谷口隸書歌》《百字令·為冼玉清題所藏鄺湛若瑪瑙小冠,上有明福洞主四字隸書款》
關於隸書的詩句
工作隸書無小草隸書俗猶然篆隸書
關於隸書的詞語
掉書袋書生氣丹書鐵券燔書坑儒隸首之學販夫皂隸蠹書蟲白面書郎書呆子五車書
關於隸書的造句
1、馮元楨興趣廣泛,工作之余會以畫油畫、練書法與刻篆章自娛,壹手隸書寫得工整而不乏生氣。
2、隸書的演變,是由古隸到今隸。
3、衛夫人家學淵博,她所寫的隸書與正書,更冠絕壹時。
4、亭柱前聯為隸書體,文曰“北極位尊恩媲萬家生佛,南閩地迥靈鐘五裏長亭”,後聯為行書體,文曰“寶劍燭天降龍伏虎,福星當路鳳翥鸞翔”。
5、嘉靖二十四年二月,他由安寧又去大理,四月裏他托友人簡紹芳把漢王褒的《移金馬碧雞文》用隸書刻在西山羅漢寺的山崖上。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隸書的詳細信息